白酒乃中药之首
说起酒文化,中国人喝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无论古今,每逢大事,中国人的餐桌上必然少不了酒!众所周知我国早期,酒作为药物的一种被使用。到后来,直接将药物浸泡在酒水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而药酒在我国每一个朝代,都得到有效的发展。 酒问世之前,人们得了病,往往求“巫”以治。由于酒的酿造和饮用,我们的先祖发现这种液体能通血脉、散湿气、温肠胃、御风寒,还能开胃下食、除风下气,乃至止腰膝疼痛,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于是酒在医疗上的作用迅速取代了巫术。后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酒才渐次退而成为中药的辅料。 在中药里,用到酒的方子很多。比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载的炙甘草汤,在这个方子里,就要将包括炙甘草在内的九味中药,放在清酒和水里面煎煮,它是主治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在《金匮要略》里也记着一个方子,叫栝楼薤白白酒汤,它的组成就是栝楼、薤白、白酒,三味同煮,分温而服,它的作用主要是扩张血管,抗缺氧,抑制心率不齐,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等等。另外,还有红兰花酒,“将红兰花与白酒同煎至白酒的一半,去渣候温,取服”,能达到行血止痛的效果。 酒在煎煮之后,醉人的成分会挥发出去,剩下能够通经活血的物质。酒在煎药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变性,因此,煎药的时候,熬好药往里兑酒是一回事,把酒加在药里同熬又是另一回事。一般而言,酒在炮制中药的过程中,发挥的是通行药性的作用。酒性是轻的,中药经过酒的炒制之后,能带动药性往上走,比如黄芩;酒炒之后,药性集中在人体的上半部分。相反,如果药用盐炒,药性则集中在下边,在肾经上起作用。要想入肝经,则用醋炒。这是中药炮制过程中,借不同物质,让药性在人体的不同位置发挥作用。 因为酒具有通经络的作用,它能更快地促进血液循环,带着药在身体里运行,所以国人还发明了药酒。药酒里可以兼纳多种中草药,将它们的药性混溶一体,便于人体的吸收;在饮食中达到疗养身体的目的,非常值得推广。药酒的功效在清宫里得到过很大的发挥,乾隆皇帝特别注重养生,爱饮保健药酒,也给后世留下很多珍贵的药酒方子。 概而言之,在中医药里面,酒从最早的中药汤剂,演变为中药的辅料,不管是在内用和外用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若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今日在此就为大家推荐咱家古洛酒铺白酒。 古洛酒铺整合全国三大香型白酒生产基地 开创酒厂酒窖到餐桌的白酒营销新模式 为你带来亿万商机 很多投资商都已下手 你还在等什么? 加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fb/1087.html
- 上一篇文章: 涨姿势生长在广西农村的中草药,天天踩
- 下一篇文章: 生长在农村的中草药,天天踩它,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