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兰花汤林增宋梅心事
宋梅心事 作者:汤林增 九十年代末,我初心养兰志气蓬勃。一个初秋的星期天,到县城买花盆,在大街遇儿时同学,他在县城城中教书。由于多年不见,他邀我到他所居住的地方走走。当我到他居屋时,一座四层砖水泥结构房,是同学的住处。随即他开口,这是他表哥的房子,他一家在上海做生意,叫我帮他看房子。我意领了,在我们闽东一带,所谓的看房子,就是无代价的给你居住。我素来喜欢持花弄草,看他那天井的花花草草。这时,我顺目低眉天井沿边粗花盆培植的兰花,凭感觉这盆是下山建兰。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另一盆20多公分非同一般独特的草姿吸引了我,且拉近了我和这盆兰花的距离。粗制的瓷盆,乌黑的土,盆草3苗,未见识的20公分多青色草,自然健壮,没有斑点,没有烧尖。润厚的草质,示人的自然美,姿势美,温柔多姿,独有不阔叶幅的灵秀之气。结合的如此相得意彰而风神逸趣。我一时神不守舍,不知此物是何方神圣,那方来路的春兰?爱花之人自然懂得惜花,有时候发现奇迹,总要问个明白。此时,我问这兰花是你养的吧。他说,是我表哥的,还有天井边的草草花花都要我伺候呢?他表哥早年到上海创业,在当地很有名声,凭感觉顿时领悟这盆兰花的“姻缘”关系的来历了。方知物珍,源于江浙,如此宝贝,不是缘分,又哪里寻得?!午餐过后。我们移步客厅饮茶畅谈,我也提到老家野兰花的分布情况,他才知道我以兰为乐,以兰铭心,以兰为藏。我们喉润茗品,言之兰事,走出客厅闲庭信步,老同学看我眼睛一直盯在这盆3苗春兰草的青幽,有点领意,就把这盆成青之货兰花送了我,好兰的我与多年老同学相遇中,能够据为一己之有得之我幸的兰花。此时的我无不喜极而涕!回家后,我把她上了盆,放在自己小兰园最显眼的位置。那时候我在乡下教书,每当星期天回家,放下包袱,首先想到的就是先看看,这盆兰花自然流青的美。真正认识到什么叫野生的和家养的兰花草的区别。苏东坡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就是对秋季收获和赞美。一个秋后的星期天,我发现这盆兰花长出了一个花苞,当时对我养下山春兰来说真是个奇迹,它的出土花苞一般都是笔锋一样的尖,这兰花的苞蕾极钝,出土另有节制,让我当时偏于欣赏竹叶瓣春兰风格的眼睛,一时难以接受,观之与神合灵,见之质厚坚实。那个年代通讯闭塞,所谓的“返销草”,“科技草”这些兰花行内新名词在我们的心目中还没有行成概念,赏花赏累了,喜欢信手翻阅一些兰花书籍以解悬闷。目众闽东北民间好兰者,求养传统兰花为数不多,号称传统兰,也因价格之昂贵,那时一般人难以接受。时间难掩春色,翌年立春,她与春天定期约会,潜存幽韵的花苞苏醒了,豆芽般的花骨朵破茧一天一个样,紫梗高窕当风立,直绿的花骨朵,见之是通向五官之感的精神享受,养了几年的百盆下山良莠难辩春兰开品,这盆春兰首选视为重点珍爱。日进春节,花开五瓣,风韵十足,好不自然,我更着迷,一时无语,心欢自喜,征象五福;花自飘香,喉鼻通畅,若有若无,气清脉远,心游神驰,型明如珠,色润似玉。天然冲夷,欢欣会友,求师探秘,不亦乐乎!有花的日子,几个兰友相聚一起,欣赏观摩,切磋分析,图文对照,唯有花与你,一期一会。得知是梅瓣春兰代表种系乾隆年间的------宋氏得名,先人曾谓:一是花容端庄,结构严谨,紧圆的外三瓣,刘海舌中如湖心亭的红小点,空灵晶映;二是叶片弯垂,错落有致,花葶高出叶面……生机隽永。久盛不衰,承载着近年的历史的传种春兰宋梅。方解“传统”不是简单的时间概念,而是当初我接触兰花内心所想见的一种情境和状态,春兰宋梅之花不仅有时间沉淀的型美著称,更有惊鸿一瞥,被兰界称为“人格化兰花”,为无数人为之痴迷;三是日本兰界将它推崇为春兰四大天王“宋、十、龙、汪”之首。当年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的国门刚刚打开,台湾兰商有一批人已经在粤、闽西、南立下滩头建兰花养殖基地,那时传统名品稀缺,兰花的价格一时让人们难以接受,是少数有钱人的手玩物。自己当时有一种初心独往,正如新生儿面对这个世界一样,充满好奇。喜欢相向于清香上的朋友交玩。“花到开时蜂蝶闹”,好花开了,不单温柔了蜂蝶,也惊艳兰友,兰园是设在多户人家旧房子的花卉地,可示于外人的地方,赏花时约故人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且有“独观观不若与众人观”之慨!次年春天时光玉成,意在兰花开春时,故盆春兰已知春天在那里,它依然悸动高了茎,展了型,遥将香气报人知。寻幽的主人置身在盆边静静地深吸着清新香气,心之邀约,不见不散,凝视她那灵秀而绿花朵的神型,嘴里在不断悄悄地说:没有想到,宋梅怎么会开成这样的瓣型,她已不是那种神骨俱清,往年稳重端庄的宋梅开品,成荷型花了。闲者便主人,此时的我对花朵无语,莫不是荷型之胎错投于梅瓣之腹。我心事沸腾,五味杂陈,吾尤爱兰花,搜集下山各种兰花数百盆,好不容易得有传世名品一盆,当年由于自己的忽略,面临所谓老传统兰花泄密之虞,给了那个事先观花,后踩点有一定兰花鉴赏能力,栽培技艺的人套近乎同草样调换走了……当初养兰一件事,宋梅心事独自知。感叹玩兰,也有不如意事,可感受,不可语,时下真无奈!为了这盆老传统“宋梅”。激发我念念不忘对后来买宋梅,看宋梅,植宋梅,风姿绰约形象的雅望。在返销草大繁荣时期,我买过一苗20元的宋梅,养殖后见开飘的花。每年国兰展,江、浙兰友们都踊跃参加,方知他们传统草参展也占一定比例的空间,有些人同时带传统草来交易。今年翁源国兰展,见浙江嵊州一兰家,带的多路老种草促销,我顺便问老种宋梅苗价,开口是元,没有二价商量的余地。说明江、浙兰友对老品种倍加自尊自爱。我尝试价格后,后来才明白,老种历来讲究原产地,一旦出现变位的价格,什么也变了。国内返销的日本宋梅株价也有百来元,网价数十元不等,我更深层认识,老种不是简单的时间概念,而型于外神于内……带上穿越时空之美,也带上历史传承的胎迹,更带上了江浙传统文人的清雅韵味。这里不得不提及的一件事,日前浙江有兰友,出手珍藏老种宋梅苗价元,而且壮苗还要千元之上。可见兰界准有人好奇,“开放你饮易拉罐,守就我喝盖碗茶。”,比元数字,素未谋面苗价元的老种宋梅,且有人图强喜爱。我们似乎不曾想过,江、浙养兰把玩者众,自古及今分门别类奇货可居。有些人因古兰香而玩趣,深藏不露,神秘莫侧,拥有别人永远看不清,猜不透的传统源头实力。而人过五旬,经九磨十难,有时能大醒大悟。历史的烟云中,有太多的缘尽物散,中国兰花的传统名品,一路春华秋实传承了几百年,巧借时代的契机,又点化了它自身从古到今的文化光彩。更是前人对物质文化的保护,为兰界充盈气血,今天才留有芳香,接触兰花的人都将以此抵达对兰花敏感的想象,之所以也对老品种的不离左右倾心迷恋。如今,我还没有接纳宋梅的王者之风,问了闽、浙一些行家有关宋梅芳草,一位闽籍热心的兰友和我说,我引了一路宋梅,去年办闽、浙边境兰展,也得到好多兰友例论相符称赞的得奖货,我送几苗唯留花苞与你——来春一会。噢,宋梅,好,好兰!引我心香一动,胸中两片梅捧之瓣,温润润地翻飞。时间风雅,以物观心。那些出生在五零,六十年代后,我们那代人常体味那时的生活心情。粗粮淡菜吃惯了,偶尔有时候也要改良下胃口。出生五、六年代的人,深意传统。譬如,念初小时,家里来客人,父亲常拿出一、两分钱,叫我去买葱调菜味,曾记得那年代的葱形小,株不大,调菜味香及,现在我也经常走菜市场,买到的葱头大较为长,香味没有传统葱味好。一些留恋过去的老农说,老种葱现在绝种了,有钱也买不到了。要罗列的事例多多,我们不必一一举例。 兰花传统名品她的株型,放花气韵出众,直追曼生,神采翻飞。作为一种“大雅”之物,无论继承传统还是创新传统,过去她是豪门望族富贵隐秀养香育香的盆景,今日她已经进入平常兰花爱好者家。行走兰世,兰道初心,静时观变,有人随波逐流,有人幽居独处,孤傲的风骨,隐于俗而显于雅,耐于贫而乐于守的独特人格也大有人在。转眼就是春,“天涯何处无芳草。”我们有一种美人香草之思,仿佛是守旧的故人,幽幽追思雅古,那些承传文化的,有历史有故事的物品,穿越时空,与传统名品对话,且喜闻乐闻香。最后,十分欣赏这样一句话,认为传统在,“斯文就在,文化就在,文明就在”!本人前文所述,仅是一些观点粗略说之,故且说错请大家勿怪,一同谈论,疑义共析!作者简介:中国兰卉协会兰花分会常务理事、福建省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兰花》杂志特约通讯员。首届云上中国春兰节“瑞丰”杯中国精品春兰大赛参展须知春满中华兰乡传情丨首届中国春兰节即将开幕!兰以载道淇兰:构建中国春兰的精神生态中国兰花 叶章龙:国兰与兰文化中国兰花 李贵:兰花档次鉴赏香祖兰因 邱春兰:在人间——年浙江寒兰网络展?部分兰花写意中国兰花 张孝平:兰花的意义:让多元主体参与兰文化建设中国兰花 热烈祝贺中国兰花俱乐部成立五周年中国兰花 翟洪民:兰根养护:兰花栽培的关键中国兰花 :卢淑云庄丽玲:兰花的养护及对温度的要求兰以载道 邱春兰:国兰文化的多维向度香祖兰因 淇兰:她比兰静,兰比灵魂静中国兰花 林美娥:兰花盆栽养护技术中国兰花 汪文忠:君子笔下的“中国兰文化” 长按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fb/8619.html
- 上一篇文章: 资金大买或再度启动一低位股炒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