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27日,江南的苏州,细雨濛濛。“苏沪杭蕙兰雅集”在苏州园林四大名园之一的沧浪亭,如期举行。生活在苏州,能经常参加如此文雅之事,观赏兰花名品精品,实属三生有幸。

兰花,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因其阵阵幽香,为人们所广为追寻。陈毅元帅有诗云:“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道出了兰香送远这一令人神往的境界。

本文从和合文化的角度,对兰文化作一些基本的探索研究,期望能抛砖引玉,有更多的朋友一起来欣赏和研究兰文化。

一、和合文化与兰文化

文化是大自然和人类智慧相结合的全部的人类行为和结果,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和合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以“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人和谐、身心和谐”为基本价值导向,以融合、合作、协调为主要行为方式的一类文化,是和合理念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和体现。

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是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各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优秀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其优秀性表现在对社会发展起积极、健康和促进作用。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的统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合理念的集合构成和合文化的价值观体系。

和合文化分布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人们的具体行为和活动之中。具有明显和合文化特征的文化是典型和合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茶文化、太极拳、丝绸文化、古典园林建筑、中医药文化、大运河文化、敦煌文化等,都是相对独立的、典型和合文化。多元、包容、开放、共享、融合、绿色等是和合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兰花是一种兰科植物,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兰文化是人们与兰花相关的日常生活的表现,是兰花产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从文化的结构看,兰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的表现:

一是精神层面。是兰文化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生活情趣、道德信念等,是兰文化的精神内涵。核心部分是兰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二是物质层面。是人们可以直接看得见的,可以感觉的文化内容。是兰文化中的各种活动现象及物化结果,是兰文化的业态。主要包括兰花的品种,鉴赏,栽培技术,兰花雅集,兰花产业等。

三是制度层面。包括各种与兰文化相关的制度,良好的风俗、习惯等等。是人们在兰文化活动中建立的规范化的社会关系。

兰文化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与和合文化“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人和谐、身心和谐”的基本价值导向趋于一致,也具有和合文化的基本特征。兰文化的和合研究,主要从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这三个方面来描述。(本文将制度层面的内容归入物质层面的表现中,不再区分,留待以后探索。)

二、兰文化的精神内涵

兰花品种繁多,叶片翠绿,花朵质朴淡雅,有着很强的观赏性。一株兰花,是花,也是草,生于空谷,与杂草为伍,以素静为伴;受天地人文阴阳和合之气滋养与孕育;集花之素雅、叶之修长、香之幽远于一身;香清、姿清,色清、气清。

兰花因品性高洁、干净,被历代文人雅士所喜爱,人们为兰花写诗、做画、谱曲,赋予了兰花深厚的人文情感。人们在赏兰活动中,以花品喻人品,欣赏她的气质和精神;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兰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品兰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升华。

1、品兰说

品兰,是人们欣赏和评价兰花,将兰花比喻美好事物,将兰喻人的活动及过程。人们喜兰,因其香,再其型;品兰,因其型,再其性,品兰就是品人。

古往今来,中国人把最美好的事物,都以兰的美名来比喻:人们以“兰友”比喻人们之间诚真的友谊,以“兰章”比喻诗文之美;华丽的宫室叫作兰宇,盛大的宴席叫作兰筵,高朋贵宾称为兰客,高尚的品德喻为兰心;美丽而优雅的女人被称为兰心蕙质,空谷幽兰。

“一荑一花放于春初者,为春兰;一干而数花,为蕙”。古人称蕙兰的一茎九花为“蕙”,“蕙心”也被比喻为团结一致、美丽善良的中国心。

兰以素为贵。素心兰被人们公认为是好花,低调、谦和、圆融、朴实无华,干干净净的人也被认为是好人,素心兰即素心人,兰品似人品。一切简单而美好,即是兰文化欣赏的真谛。

人们也常常借兰来表达相思之情,歌颂纯洁的爱情:“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一首佚名的诗,这样来形容建兰“玉红双娇”:“只那么一眼,你就走进我心中,从此日日夜夜,暮想,朝思。君知否,花也只为你而开?”非常的美妙。

人们喜欢兰花,喜欢它淡淡的幽香、优雅素静,更喜欢兰花的气节和倔强。“淡泊、高雅,美好、高洁、贤德。”也成为兰花的花语。

“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兰居深山幽谷之间,是幽客,是隐士。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曾比喻道:“空谷幽兰是一群承担深重孤独与贫苦,栖息在僻静无人抵达之处,坚持并坚信自己修行的隐士。”

历代文人墨客以兰喻人:“兰似君子”,“蕙有士大夫概”。兰花含蓄内敛,低调素雅和淡泊高洁的品质,被赋予了高贵的人格魅力,成为世代文人的向往与怀恋。从清香素洁的花叶外观,到文字文学美妙高洁的精神意象,所有爱兰之人看到的是兰的形,想到的是兰的意,吸取的是兰花的道德力量。人们将兰之品格作为完善自己人格的榜样,从而自觉塑造、升华自身的人格,开阔自身的胸怀。

评说兰花现象,阐述人生哲理,人们在品兰的过程中,陶冶于兰人合一的意境,受益良多。素雅高洁,中正清和,人与自然,天人对话。有时分不清哪是在说兰,哪是在说人?品兰让兰人合一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花与人,人与自然,组成了中国经典在案的兰文化内涵,兰花在经典中浸淫,化而为文,芳香古今。

中国人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兰花超脱了它本来的植物学意义,也因此成为了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人们从喜兰的闻香、赏型,再到品兰喻人,中国兰文化被赋予了道德寓意和高洁志趣的精神内涵,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精神符号。

2、兰文化中的君子品格

自古以来,人们将兰花与“梅、竹、菊”并列,合称为“四君子”。君子是中国人共同追求的理想人格,历来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精神,反映了东方人的道德标准和审美情趣。

兰为君子,承露迎风,志趣高远。人们欣赏兰花与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品质,兰花的品性被喻为是君子人格的典范,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和品格引领。君子如兰,“独善其身,出世不折,入世积极,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人们以兰喻人,以修炼君子的胸怀气度和道德风范。

兰文化中的君子品格,人们常用下列古老的句子来描述:“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兰为王者香”。前三句出自《孔子家语·在厄》,第四句出自《琴操·猗兰操》。这些传统思想理念,经过不同的历史阶段的演绎,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意义和精神内涵。现今社会,依然具有当代价值。

①“不以无人而不芳。”

兰生于空谷山涧,与草木为伍,远离喧嚣,即使没有人欣赏,依然芳香四溢,怡然自得。“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无论你看到还是看不到她,她都自己全然地绽放。贾平凹先生在《访兰》一文中说,兰花“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所以它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地有着自己的灵性”。勾画了“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而要像兰草那样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节操,不为世俗改变,不献媚逢迎,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君子品格。郑板桥(清)也有诗云:“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当今社会,“不以无人而不芳”可比喻为是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比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比喻是为理想而奋斗的献身精神,比喻那些倾其所有,而去完成梦想的拼搏精神。用当代的语言表达,就是螺丝钉精神,雷锋精神等。古老的思想理念,在当代被赋予时代的精神内涵,体现出时代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②“不因清寒而萎琐。”

兰花君子谦谦,居于幽谷而不自卑,清净而不自傲,低调而不媚俗。兰花不畏霜雪欺凌,静静绽开芬芳,透露出坚忍不拔、刚毅自信的气质。“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那一株株气质淡雅高洁的兰花,错落有致、自信满满的伫立在那里,任你品头论足,犹如一股清流注入人们的心田。

在当代,“不因清寒而萎琐”可比喻是自信自强的精神。例如:人生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等。

③“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在杨炯(唐)的《幽兰赋》中也有描绘。比喻人的澹泊高风之气质,如幽兰在深谷,秉性不移。比喻人的诚挚真心和坚定信念,如兰香天长地久,持之以恒。

兰是花中君子,也是坚贞不渝的象征。人们借助兰花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借助兰花来表达热爱国家的坚贞信念。

④“兰为王者香”

东汉蔡邕在《琴操·猗兰操》中说:“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孔子称兰为“王者香”,以此抒发自己生不逢时之感。并借兰花高洁淡泊之情,传达其如兰一般的志向。北宋诗人苏轼也曾作《兰》诗一首:“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程樊(清)《咏怀》也有:“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中国人赏兰,尤重其香,兰香成为君子品格的象征,念此王者香,甘为君子佩。“兰为王者香”这句话至今广为流传,它的时代内涵:一是欣赏兰花与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精神。二是兰被认为是所有花中最香的,寓意是要求自己成为出类拔萃、道德高尚之人。

3、兰花相关的名诗名句

兰花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巨大载体。自古描述兰花的诗词不知其数。例如:

“同心之言,其嗅如兰。”《周易》。

“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在厄》。

“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荀子·宥坐》

“开花不竞节,含秀委微霜。”梁宣帝《兰诗》

“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李白(唐)。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郑板桥(清)。

“沅芷南芬,澧兰北秀。”洞庭第一长联。

4、兰的故事

千百年来,人们对兰花的赞美从不吝啬,兰花的典故也娓娓道来。从孔子感叹“兰为王者香”,再到越王在兰渚山种兰及王羲之兰亭雅集;朱德爱兰的故事凄婉动人,陈毅的兰花诗好美;听与兰相关的逸闻趣事,感受兰花精神的魅力所在,那些关于兰的故事,听起来真的是动人动容。

实例1:朱德爱兰的故事

朱德委员长一生爱兰,一是欣赏兰的君子品格,二是为了纪念他的妻子伍若兰。年1月,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第三次“会剿”,朱德部队在寻乌境内项山宿营时,遭到了国民党军的突然袭击,伍若兰为了掩护朱德,子弹用尽,身负重伤,不幸被捕。敌人对伍若兰严刑拷打,并让她宣布和朱德解除关系还她自由,但她坚贞不屈,并讥讽道:“要我同朱德脱离,除非日头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其后,伍若兰被敌人残忍杀害,头被割下,悬挂在赣州的城门之上三天三夜。牺牲时年仅23岁,且已有4个月的身孕。

妻子的壮烈牺牲,是朱德一生中挥之不去的痛。只要条件允许,他一定会让兰花陪伴在他身边,伍若兰就像一朵井冈山上永不凋谢的兰花,永远活在朱德心中,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芳香千古。

实例2:周总理赠兰的故事

日本社会活动家松村谦三,非常喜爱中国的兰花,致力于中日友好活动,曾多次访华,与周恩来总理成为好朋友。年,中日邦交关系尚未恢复,周总理在杭州西子湖畔亲切地会见了来华访问的松村谦三,赠送给他一盆“环球荷鼎”的兰花。当松村谦三从总理手中接过这盆兰花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知道“环球荷鼎”是兰中极品,更知道总理的美好心意。“兰”象征美,也象征着友谊,总理希望中日友谊像“兰”一样常青,像“兰”一样馨香。

三、兰文化的业态

兰花在年的“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仅次于梅花、牡丹、菊花,名列第四。被中国的河北省保定市、福建省龙岩市、台湾省宜兰市、贵州省贵阳市、云南省保山市选定为市花。兰文化的业态是兰文化在物质层面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兰花品种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即通常所称的“中国兰”,是指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这五大系列以及春剑和莲瓣兰。

①春兰

春兰花期为2-3月,名品有:“宋梅、集园、龙字、万字、汪字、小打梅、贺神梅、桂圆梅”,称为老八种,前四种日本兰界也称为“春兰四大天王”。另外还有新八种和其他常见的品种。

②蕙兰

蕙兰花期3-5月,名品也有老八种:“大一品、程梅、关顶、元字、老染字、老上海、潘绿、荡字”。以及新八种:“楼梅、翠萼、老极品、庆华、江南新极品、端梅、崔梅、荣梅”。以及一些其他常见的品种。

③建兰

建兰花期为6-10月,八大名品是指“君荷、一品梅、红一品、夏皇梅、峨嵋弦、绿光登梅、黄光登梅和五岳麒麟”。建兰三大奇花是:“富山奇蝶、梨山狮王、宝岛金龙”。其他常见的品种有:小桃红、铁骨素、金丝马尾、金荷、绿梅、宝岛仙女、荷花素、市长红、大凤素、青山玉泉、银边大贡、永福素、龙岩素、锦旗等。

④墨兰

墨兰,花期是每年1月,这时,农历旧的一年将终,新春佳节即将到来,所以也叫报岁兰、入岁兰。十大名品有:“金嘴、秋榜、企黑、企黑爪、金边墨兰、日向、金凤锦、企剑白墨、神州奇、花溪荷蝶”。

⑤寒兰

寒兰在刚开始入冬的时候开花,但有很多变种能够在四个季节都开花。名贵种类有大红寒兰、素心寒兰、紫云寒兰、黄素寒兰、麻壳素寒兰、青花梅寒兰、复色花寒兰。素心寒兰数量特少,价格十分昂贵。其名品有“寒香素”、“广寒素”、“寒山素”等。

中国兰花的常见种类还有草兰,即一般不知名的兰花。下山兰,是从山上刚刚发掘下来的野兰花,往往是一些新名品的母种,好的母种价格奇贵,达几十万一株。

2、兰花的鉴赏

兰花的鉴赏包括识兰、赏兰、评选,以及兰花的取名等内容。兰花的评选从闻花香、看株、看叶、看肩、看色、看唇等多个方面来判定。

①兰花的花

中国兰按花被片的形态,可分为梅瓣、水仙瓣、荷瓣、畸瓣和竹叶瓣5种瓣型。荷瓣、梅瓣和水仙瓣为佳,新品也有蝶瓣、奇花类等。花朵平肩、厚唇、小舌、色素都是好兰的标准。

②兰花的叶

兰花的叶终年鲜绿,即使不是花期,也是一件活的艺术品。其软垂叶者,娇姿婀娜;其斜披叶者,飘逸洒脱;其斜立叶者,刚柔相济;其直立叶者,雄健刚劲。古人曾有“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叶胜看花。”的赞叹。

③兰香

兰花的香气,清而不浊,沁人心脾,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古人曾说兰花“香在无心处”,兰花之香,时近时远,若有若无,不淡不烈,不疾不徐,一盆在室,芳香四溢。“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据说,唯有兰花之香是当今高科技仍然无法人造合成的花香,素有“王者香”、“天下第一香”、“众领群芳”之美誉。

在兰花界,兰香一般分为微香、清香、浓香、幽香和甜香,兰花培育的气候环境和兰花的品种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香气。好的兰香是清新的、怡人的、幽远的。

④兰以素为贵

全花仅一种颜色(不一定是白色),干干净净没有斑点、没有杂质,通体一色的兰花称为素花,素花被人们公认为是好花。

3、栽培技术[1]

中国兰花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人工栽培则从宫廷开始,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就在浙江绍兴种兰。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至唐代,兰花栽培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

兰花繁殖方式有分株、播种及组织培养。分株: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栽培技术包括分盆、施肥、浇水、光照、场所、蔽荫、防雨等几个方面。

4、兰花书籍[1]

宋代是中国兰文化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花的书籍众多。有《尔雅翼》、《金漳兰谱》、《王氏兰谱》、《种艺必用》、《全芳备祖》、《兰谱奥法》等等。其中,南宋赵时庚的《金漳兰谱》是中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

明、清两代,兰花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兰文化又进入了昌盛时期。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数目较多。有《罗篱斋兰谱》、《遵生八笺》《本草纲目》、《兰蕙同心录》、《兰言述略》、《艺兰四说》、《兰言》、《第一香笔记》、《兰蕙镜》、《兴兰谱略》、《养兰说》、《广群芳谱》、《植物名实图考》、《岭海兰言》等。其中,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

近现代,有《兰蕙小史》、《种兰法》、《兰花》,以及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严楚江的《厦门兰谱》;吴应样的《兰花》《中国兰花》,以及香港、台湾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

5、艺术及衍生品

有关兰花的书画,瓷器等艺术品,自古以来就种类繁多。例如,兰花书画、刻有兰花图的竹刻臂搁、兰花盆座子、兰花扇子等。兰花在诗、词、昆曲、京剧、评弹、音乐里也都有表现,例如京剧里有兰花指等。

实例3:赵孟坚《墨兰图卷》

南宋赵孟坚早年所作《墨兰图卷》,该图画墨兰两丛,生于草地上,兰花盛开,如彩蝶翩翩起舞。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实例4:郑板桥《荆棘丛兰石图》[2]

郑板桥有很多以兰花为主题的画,借兰花特征,透露出做人胜不骄、败不馁,持平常心态的胸怀。其中一幅《荆棘丛兰石图》题云:“满幅皆君子,其后以荆棘终之何也?盖君子能容纳小人,无小人亦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兰,其花更硕茂矣。”板桥匠心独运,画兰花与荆棘共存,兰花中穿插几枝荆棘,表示遇有小人,虚怀若谷、和睦共处;历经磨练,方成英雄的宽宏大量,让读画者亦受益匪浅。

实例5:兰花邮票

年12月25号。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兰花》特种邮票,志号:T。全套4枚连印。图案分别选用了具有代表性的珍贵品种“龙字”、“大一品”、“银边墨兰”、“大凤尾”,画面都以画配诗形式,清幽淡雅。同时还发行了一枚兰花小型张,图案为“红莲瓣”,上端题有朱德的咏兰诗:“幽兰吐秀乔木下,仍自盘根众草旁,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实例6:《幽兰逢春》笛子曲

《幽兰逢春》是赵松庭、曹星创作于年的一首笛子曲,作者借以缅怀受人敬爱的周总理。该曲的题记中写道:“周总理曾说昆曲是朵兰花。今天,兰花逢春,重放幽香。缅怀总理,仿昆曲情趣,作此曲。”此曲采自昆曲音调,优扬雅致,委婉抒情。从压抑到舒展,赞美了兰花的清雅幽馨,以幽兰逢春来表现人在困境中哀而不怨,悲而不伤的心境。

6、日常生活及养兰

兰文化潜移默化在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和日常生活中。人们诗词里咏它,书画里写它,戏剧里唱它,琴谱里弹它,案头上摆它。焚香、弹琴、赏兰,成为中国传统文人的日常雅好,闻香、识兰,读书、品味人生,视为春日雅事。

人们爱兰,寄情兰花,把兰花养植在庭前私园,通过养兰而感悟人生。人们欣赏兰花花开花落的每个时期,品味人生的不同历程。“弄花一年,看花十日”,感叹兰花的花期太过短暂,其实人生也不如此?

人们通过养兰,来修炼自己的行为,养兰即是养德。愿我如一株兰花,不仅有形体之美,更有高雅脱俗的气质。莳花弄草,是人们精神的寄托;君子养德,是爱兰人的精神境界;这也是中华文化一代代的传承方式。

7、兰花雅集

雅集,是古代文人雅士以吟诗作文为主要活动,同时配以琴棋书画,茶酒香花等活动辅助参与的集会。历史上著名的雅集有“金谷园雅集”、“竹林七贤雅集”、“兰亭雅集”、“滕王阁雅集”、“西园雅集”等。

现代的雅集比古代意义上的更加宽广,是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聚会、演出、展览、博览会等,例如,有关琴棋书画诗花茶,太极、中医、昆曲等传统文化的活动、聚会、笔会、演出、展览、花博会等,都可称之为雅集。

实例7:兰亭雅集

兰亭,位于浙江绍兴市西南的兰渚山麓,是一座晋代园林,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园林住所。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兰亭四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兰气当风。一千六百多年前,王羲之邀友人谢安、孙绰等名流及亲朋共40余人在此举办修禊集会,饮酒赋诗,曲水流觞。王羲之将集会所赋诗词集成《兰亭诗》,并写下驰名千古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从此,历唐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批文人、书家相聚兰亭,举办兰亭雅集活动。“兰亭雅集”成为文人聚会的千古风流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独特景观。

实例8:苏州沧浪亭兰展

年1月,朱德委员长赠送苏州10盆川兰及《兰花谱》。后经考察,发现苏州园林沧浪亭是一个合适所在,闹中取静、有水环绕、空气良好,各种气质都符合兰花生长的要求。于是兰花落户沧浪亭,建沧浪兰圃。从此以后,一年一度的兰展成为沧浪亭传统园事。沧浪亭迄今风物清嘉,人文荟萃,与沧浪亭每年兰展的惊喜相逢成为人生一大乐趣。

实例9:江南文化·沪苏杭蕙兰雅集

年3月,“江南文化·沪苏杭蕙兰雅集”在沧浪亭、可园精彩亮相,共展出余盆精品蕙兰以及相关的兰花古籍、书画等。创造了沧浪亭历史上多个“首次”:首次举办蕙兰展;首次联合上海、杭州等地的兰苑展出;首次集齐蕙兰“老八种”“新八种”等精品集中展示;首次展出《兰花谱》《费梦仙兰蕙谱》等传统兰文化古籍;首次采用传统的布展形式,同时设置“花魁”“榜眼”“探花”等奖项进行评比。雅集期间还邀请多位兰艺“大咖”和文艺界名人现场参观讲解,以及古琴、萧等艺术表演,成为江南文化又一大盛事。[3]

8、兰花产业

①兰花的市场需求

兰花观赏价值极高,是人们修心养性,陶冶情操的好伴侣。兰花比较耐阴,可居室盆栽,栽培技术也日益科学简单,适合阳台、卧室、书房、客厅、餐桌各种场地。现已成为文人雅士的居所标配。

置几盆兰花,点缀环境,生意盎然。书房茶室:文艺雅致,彰显不凡品味。客厅阳台:寓意美好,点缀美丽空间。办公门店:清新养眼,简约张扬。兰花为人们居所增添书香气息,营造新中式风范。

兰花花开之日,清香阵阵,是人们的送礼佳品。目前市场价格已非常亲民,一般名品~元/盆的价格,普遍可以接受。兰花可食用也可药用。食用多用于茶,也可用来熏茶;还可做汤等菜肴。兰花市场需求已越来越兴旺。

②兰花产业园

中国兰花产区,分布种类最多的是云南、四川和台湾省,以及江苏、安徽、河南、广东、福建等地也常见。现今被誉为“中国兰花之乡”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地区:浙江省金华、兰溪市,福建省漳州、南靖县,云南省保山市,迪庆州维西县,大理巍山县、永平县、鹤庆县、剑川县、宾川县,广西省乐业县、那坡县,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佛山市顺德区,湖北省随州市。

苏州兰产业概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州沧浪亭兰圃与上海龙华植物园、杭州植物园兰圃并称为江南三大兰圃。如今,沧浪亭兰圃内共有各类兰花0余盆,是首批江苏省品牌兰花示范园。其他规模较大的兰园有:年4月被江苏省花木协会首批授予“江苏省兰花精品园”的赵民“正清兰舍”,余仁芳“听松园”。其他兰花交易场所有:皮市街花鸟市场,十全街国兰馆等。

兰文化丰富多彩,具有多元、包容、开放、共享、融合、绿色等基本特征,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健康的促进作用。兰文化中的君子品格,与和合文化追求的人的“身心和谐”的价值导向相一致。兰人合一的意境,也顺应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和合理念。所以,兰文化也是一种独立的、典型和合文化,只是在体量和规模上比茶文化、中医药文化等典型和合文化相对要小。

发扬光大兰文化,有助于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丰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年4月1日,“一展芳华?兰韵杭城”——“杭州市民兰花节暨第五届郭庄蕙兰精品展”在杭州郭庄开幕。此次花展以蕙兰为载体,通过展板等形式讲述了兰花与党的故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周年庆,这里借用该兰展的广告用语作为本文最后结尾:“花中有君子,人间有党员,‘初心’如兰,涵养‘素心皎皎’之志;‘诚心’如兰,善修‘绰态娉娉’之为;‘躬心’如兰,承担‘清幽袅袅’之责。”[4]

谨以此文献礼建党一百周年。

参考资料:

[1]兰花(中国十大名花之一)_百度百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fb/8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