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一指相思千年
空谷君子,兰花绕指,拈成上古君子,拈出众生百相。画中娇娥,一指兰花,媚态百出,羽化升仙;佛祖菩萨,一指兰花,亲切庄严,普度众生。兰花指因为兰花素有花中君子的美誉,所以又名君子指,也叫兰花手。马紫晨先生主编的《中国豫剧大辞典》中如是解释兰花指:“取自植物‘兰花’的自然形态,拇指搭住中指梢尖,余三指伸直,食指用劲,软而有力。”中国人爱兰花是受儒家思想之影响,这种影响由来已久,也根深蒂固。兰花清香溢远、繁于幽谷,历来被世人尊为空谷佳人、君子之花。其寂寞独芳、洁身自好、坚贞、俊雅、高洁之“德”,为世人所尊崇,故而兰花指可以说是是儒家思想的一个行为体现,基于此兰花指受到更多崇尚君子品质的一批雅士儒生的喜爱。 兰花指如果溯源的话,一方面跟古印度佛教仪式中的手印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可以说还是道教斋醮手印文化中的一种迹象。道教手印又称“诀”,《道藏·道法会元·明光枢要目》记录了几个诀的的用法:“上清决:右手大指掐中指上节;玉清诀:右手大指掐中指中纹;太清诀:右手大指掐中指下纹;北帝诀:左手大指掐中指中节侧。”其中就有四指伸直微向上翘,中指突出,拇指尖贴中指根,这便形成兰花状的手型,这跟我们的兰花指十分相似和接近。 在古代,翘兰花指是男人的专利,是他们儒雅的气质和情操的标志。那个年代,如果一个男人有一翘就令人惊艳的兰花指,就会身价百倍,不亚于十年寒窗一朝中榜。所以男人们不但想方设法使自己拥有符合标准的兰花指,还很注重保养工作。许多人专门做兰花套戴在指头上,使之不受风尘雨露的侵蚀,为了让兰花指显得白皙,他们甚至还在上面扑粉。古代有专门针对兰花指的“兰花”大赛:选手们胪陈擂台,一个个款款的取下兰花套,然后小指头轻轻一弹,等漫天飞舞的粉尘落定,只见香喷喷、软绵绵、白嫩嫩的兰花指就翘然婉然的亮在那里——其绝世风姿,令台下观众看得两眼圆睁睁、浑身麻酥酥,立即有文人学士摇头晃脑的赞叹不已:“噫嘻!此兰花指也,胡为乎美哉?” 兰花指通常有两种招式:菊花门单手式,掌心一点朱砂,五指并拢,指尖向上,成捏花状,中指、拇指、小指的顺序缓缓散开如菊初放。 黄瓜门双手式,胳膊自然垂与两侧,双手空握,左右小指轮流小幅度弯曲,以左前右后的顺序伸屈。 在戏曲中,小生会常用兰花指手型,这是他们显示儒雅的标志。据古籍记载,兰花指品鉴之口诀为:钩、柔、白、瘦。钩,即弯曲;柔,即柔软;白,即白皙;瘦,即瘦削。达到此标准方可称为极品:钩似圆月,柔若无骨,白如玉石,瘦胜麻秆。兰花指指法甚为繁复,有上翘下翘、前翘后翘、左翘右翘、正翘斜翘等等(有的难度极大,翘起来后可以仰贴在手背上),再辅以不同的角度和动作的快慢,当真是赏心悦目、曼妙多姿。戏曲中的基本手型似乎绝大部分指法已然失传,使得如今人们翘兰花指的样式极其单一,绝无古时轻盈灵动的韵致,这实在是中华古文化之一大损失。在中国戏曲的表演中,无论是行为儒雅、稳重大方的小生,还是俊俏、活泼的花旦,他们的提压手腕的“指”或用手指的“点”,加之身段和眼神的配合,使他们的表演入木三分。兰花指拈红尘似水,或超脱,或高雅,一招一式,不止是古意盎然的上古君子遗风,更是手指文化从大自然获取的灵感,兰花指一出,山谷飘幽,雅趣毕现。 写手文学投稿小助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fz/1548.html
- 上一篇文章: 预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第十二届兰博会12
- 下一篇文章: 这些温暖使你成为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