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校园风兰花草教学设计及反思
清新校园风—兰花草(第二课时)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陈翼 教材分析 10 1- 校园民谣: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其或称为"校园歌谣"、校园民谣特点朝气蓬勃,极富有校园味道,毫无矫饰,完全是率真性情的流露,听起来十分感人,它形象地反映出青年学子的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其曲风总体来说朴实明快、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唱。 但是台湾更是校园民谣的成名地,从年到年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台湾共产生了多首校园民谣,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罗大佑的《童年》。大陆校园民谣的产生,最为直接、深远的影响来自台湾的校园民谣。年4月,一盒名叫《校园民谣Ⅰ》(-)的盒带由大地唱片公司发行,从此校园民谣有了自己的名字。最简单纯净,没有任何多余的解释和花哨的技法。只是单纯表现民众的所思所想,用随手可得最方便的乐器甚至是人声,来唱出自己的心声。在一把木吉他的伴奏下默默的流淌。 学情分析 吉他模块面向零基础的学生,很多学生乐理知识欠缺。很多学生连简谱也不会认。因此通过单音的基础练习,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六线谱演奏能力,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看简谱的视奏能力。。极少数的学生有一些其他乐器的经历。吉他课内学生较多,一节课时间又较短,因此,尽量让学生把谱架调整,以及调好音。由于初学几节课,课内还得需要巩固他们的基本功以及姿势。由于学生练习时间较短,所以,有些作品提前让他们实践。因此,针对兰花草校园民谣,我先用一节课的时间了解兰花草创作背景,以及它这首作品的伴奏音型。本节课就不用太多的实践操作。本节课围绕校园民谣音乐特点,从较熟练的弹唱中感受这种朴实,清新的校园风。而且在一定的基础上学会边弹边唱的实践能力,并得到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在弹奏小星星以及欢乐颂的小曲上,提高学生的视奏能力。 2.复习伴奏4拍子的伴奏音型,以及学习其他拍子的伴奏音型 3.复习巩固amem的和弦,练习amem的和弦连接,为弹奏兰花草做技术准备。 4.弹唱兰花草,掌握amem的分解和弦演奏技巧;并根据学生程度不同进行小合奏,初步感知不同声部的合作,让全体同学都能够感受合作的快乐。 5.欣赏校园民谣(同桌的你),学唱同桌的你,了解校园民谣比较典型的伴奏音型,感受清新校园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弹唱兰花草,感受校园民谣的音乐特点。 2.难点:amem的和弦连接,并进行小合奏。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 ——创设情境激发学趣 欣赏22中校园版的成都,清新的旋律,熟悉的校园,引发学生作为学子的自豪感,创设校园风的情境。 二、新课导入 ——民谣之初体验 活动目标:通过视频的观看,让学生自主发现校园民谣的特点。 1.欣赏《童年》并回答校园民谣的特点 师总结: 1)校园民谣在台湾形成并快速发展 2)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 3)最简单的乐器创作,唱出最纯净心声的音乐类型。回归简单、纯朴、忧伤的浪漫情怀 4)以吉他为主,简单的一些乐器伴奏乐器为辅,通俗的唱法,简单的伴奏型,创造出轻松自然,淳朴的民谣风。 三、基本功练习 ——巩固旧知初尝新知 活动目标:因为才5个课时,很有必要打好基础技能,因此通过对姿势再次强调,以及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巩固,并检查,及时纠正,同时提高他们的视奏能力,提高学生平时练琴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加一些新知识,让他们课后练习。师生合作,为他们指弹配上伴奏,提高他们演奏乐趣,让音乐更加有感染力。 1.对演奏姿势的几个知识点的回顾 2.复习上节课的指弹简单小星星 3.初步尝试新的小曲指弹,欢乐颂(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八度位置的弹奏,让学生掌握各弦上的音高位置) 4.右手的伴奏型旧知复习,然后加入新的伴奏类型的实践练习。 四、弹唱歌曲 ——循序渐进合奏体验 活动目标: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演奏,从而实现提高实践能力。分层练习,合作,让学生体验合奏的快乐,初步形成和声的感受。从而达到情感的体验。解决重难点。 1.用琶音伴奏型伴奏,进行弹唱,初感知旋律以及弹唱的乐趣。 2.用分解柱式和弦伴奏,加深难度 3.用分解琶音为歌曲伴奏 4.全体同学分三种类型伴奏,进行合奏体验。 五、欣赏同桌的你 ——拓展欣赏情感升华 活动目标:在一定的实践体验基础上,为了提高他们的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欣赏优秀的一些作品,让他们唱唱,师生合作,促进音乐风格更深层次的体验。 1.《同桌的你》是90年代初大陆校园歌曲潮的代表作品,影响至今。毕业时最伤感的离别歌,一个纯真怀旧的范本。一曲《同桌的你》经由老狼吟唱,成为90年代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之一。聆听《同桌的你》,那些沉在心底的种种总会突然涌上心头,模糊了的面孔开始清晰,陌生了的声音渐渐熟悉,于是人们的青春记忆便在歌声中被唤醒。《同桌的你》,简单的吉他旋律,浅白的歌词,却正是暗藏了许多人心底的暗涌。在感触之余才发现,原来最令人怀念的依然还是校园的生活。 2.让老师和一位学生弹奏,加上全班同学的演唱,合作这首作品。 3.欣赏校长版的成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用身边的人,身边的音乐更加感染他们,打动他们的内心。 教学反思 器乐课堂教学,是我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一节课40分钟时间的内容安排,一直让我纠结。课堂教学到底偏重于实践,还是欣赏,是偏重于旧知,还是新知的教授等等。第一节课,单单调音等前期工作就用了一节课的时间。40分钟的时间对于学生实在太短还没有学到什么就结束了。第二节课,我开始讲民谣吉他以及六线谱的知识,还没有等学生实践操作,一节课时间又过去了,于是乎,第一次拖堂有史以来最长时间的20分钟。第三节课,我开始调整上课的方式,重于操作,一节课上,学生的问题就很多,我开始忙不过来,我想到让我们电声乐队的学生帮忙。第四节课的时候,我对课堂时间开始有点把握,学生慢慢也进入到状态,大部分学生会准备好谱架,调好琴,准备上课。这样,节省了很多时间。 在没有试教的情况下,我基本把握了本节课堂时间,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课后,很多老师也给我一些建议,我也经过几节课的不断修整,我也有了以下几点的思考。 一、循序渐进兴趣为先 我们的教材开始部分有点太急,太难。因为,是针对零基础的学生,而吉他的入门有些难,特别是手指疼的问题,刚开始,我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发现3节课后,有些学生开始对吉他有些害怕,时常提到完成不了作业,甚至弹不出声音。从他们的语气和眼神感受他们的压力。于是,我减慢了速度,减慢了难度,尽量让学生找到一些成就感。在基本功方面,做一些有趣的练习,不让学生枯燥乏味。 二、生生互助师生同教 面对30人的吉他,有时候,在实践练习的时候,很多学生希望老师能够及时对他们的演奏进行纠正,解决疑问。可是,30人的吉他,前几节课,发现单单靠老师,一个个指导,比较浪费时间,于是,我找来了一些吉他较好的学生来帮忙,一节课内,就能更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也可以现场表演一些好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兴趣。在今后的吉他课中,有意识地进行学生分组,并培养进学生为带头的人,可以分担老师的教学,带动学生的共同进步。 三、熟练技术,情感体验 这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我觉得,每个单元的设定目标要有侧重,40分钟一节课的时间很有限,实践,欣赏两者很难兼顾。一个单元,应该分成实践为重点,然后曲风,欣赏作为重点。本单元,兰花草,我就是分成两个课时,先教基本功,对兰花草相应的介绍学习,学唱兰花草。在那节课,以及一周的练习时间里,学生第二节课时就能基本会弹会唱,老师再进行纠正。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生视野,注重情感的体验教学。任何一件器乐演奏,只有在较熟练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情感的体验。 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的学生,我觉得得设置一个进阶练习。因材施教,让个别进步快的学生拉快进度,因材施教,从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以后能够以生带生的模式,进行互助学习。 五、合作演奏碰撞火花 每个单元,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可以设定一些合奏部分,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即使是一些小曲合奏。可以采用学生之间合奏,师生之间合作,从而体验合奏美感。并在每个单元可以分小组展示一下,来提高他们自信心和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组员之间配合,促进相互学习。对于吉他,我的技术水平还不好,器乐模块教学也是第一次尝试,但是,一节节课的实践,相信自己慢慢会做得更好。 文稿终审:钱瑞华 版面编辑:郑丽娜 合奏体验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fz/1683.html
- 上一篇文章: 兰花终极杀手兰花病毒
- 下一篇文章: 重阳节特辑适合老年人的钢琴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