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兰花的观赏价值
兰花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品评欣赏价值,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莳养兰花可以充实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怡情养性,使人心旷神怡,精神爽快。在建立新农村经济的今天,兰花栽培又逐步形成一项新的产业,它己突破单纯的观赏范畴。现将兰花的观赏价值略作介绍。我国古代把兰花与梅、菊、竹称为四大名花,并列为“四君子”。兰花与水仙、菖蒲、菊花列为“花草四雅”。可见兰花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兰花从官僚贾富手中解放出来,走向平民百姓家,成为群众喜爱的十大名花之一,名列第四,深深获得兰友们的喜爱。对兰花的欣赏,因各人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个人爱好、各地区的习惯差异而不同。要评价兰花,首先自已要真正爱兰、识兰,对兰花有真挚的感情,具有较高的兰艺知识和兰德,不然就很难谈到对兰花的品评和艺术享受。也可以说是有审美能力和水平的赏兰人发现了兰花的美,并通过兰友栽培的努力提高了兰花的审美价值。品赏兰花,可从兰花的形、色、香、韵四方面来评估。1.兰花的形所谓形即兰花之姿,指株形、叶形、花形。兰株成丛,种在盆内称为盆兰,具有独特风雅形态,内涵极为丰富。单株亭亭玉立,丛株摇玉溢翠,生意盎然,怡然自得。它是一种自然的美,清雅、恬静的美。纵使无花也一样碧玉,楚楚动人,它是一种永恒的美,给人以一种稳定感、持久感,不会有花开花落的烟消云散的伤感。一般观赏植物分观花和观叶两大类,而兰花则融观花和观叶于一体,素有“观花一月,观叶经年”的说法。兰花的叶有长有短,有立有垂,叶质有薄有厚。长的如绶带飘洒,立叶如长剑指天,线叶秀美纤巧,各具情态。难怪张羽有诗赞曰:“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兰花是兰之精华,最为人们所喜爱。花莛一出,一箭独树,绽开之时,亭亭玉立,风姿绰约,如风似碟,似荷如梅,千姿百态。萼片蝶花,婉如蝴蝶飞舞:蕊柱瓣化,重台峦叠,千奇百怪,美不胜收。2.兰花的色色是指兰花的花色和叶色。兰花花色丰富多采,自然界所有花的颜色,兰花上应有尽有,真是万紫千红,七彩缤纷。荤心者,紫点、红点、黄点或斑纹,错落有致,鲜艳娇妍。素心者,毫无杂点,有纯黄、纯白、纯紫、纯红等,显出高雅淡素,冰肌玉质。兰叶之色,常年碧绿清翠如玉。有蓝绿、草绿、黄绿、浅绿、深绿、暗绿、碧绿等色。有叶艺兰之斑、缟、点、线。润泽光艳,色感纯美。3.兰花的香我国兰属地生兰花的香气甚为独特,清洌而不浊,醇正而幽远,似有若无,忽远忽近,馥郁芬芳,飘忽神秘,一枝在室,满屋飘香,是任何花卉所不能比拟的。历来被誉为“国香”、“香祖”、“天下第一香”、“王者之香”。兰花的香,给人以淡远、深悠感。“馨香感于神明”(《书经》),兰香可以唤起人们的真诚和愉悦,可以安抚心灵创伤,滋润寂莫心灵,有怡情养性之功效。4.兰花的韵韵是兰花形、色、香更高层次的精神升华,是指兰花的风韵、神气。赏兰中最重要的是品赏兰花的神韵,也是一般人不容易体会的。兰花作为高层次的自然艺术品,不单有外在美,而且有内在美。兰花的形、色、香是外在美的表现,比较容易领略,而神韵是兰花的內在美,内在的意蕴。神者灵也,即内在的灵性,内在的精神。它能激励人的心灵,启迪人们的想象、联想,激发人的情感。中国兰花,历史悠久,必须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和道德观来品赏和评价。传统的审美观是有深刻的哲学基础。中国哲学,研究“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由“推已及人”而“推已及物”。儒家哲学是伦理哲学(慎独,天命),道学哲学是审美哲学(本真,自然),两者都是“心灵”哲学。就是说在观察自然万物的过程,看作主体审美观念寻求在客体中再现的过程。即把自然、山水、花卉、万物人格化,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渊源于《周易》和孔子的“天人合一”,不否认人与自然的区别,但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以及两者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就是东方文化的特色。传统的道德观表现在兰花上即为兰。古人赏兰推祟兰德。许霁楼在《兰蕙同心录》中有:“兰之为品,兼菊、牡丹、莲三者之德,而各极其长”。古之贤能之士多以兰徳自律,以兰德陶治情操,修身养性,待人接物。什么是“兰徳”呢?在古人的诗词、名言中可窥其一二:第一,耿介高洁,淡泊明志。兰花“无心托阶庭”(陆游);“名在山林处士家”(杨万里);“对功名于脱履,等富贵于闲云”(李纲);“山林隐盾之士,耿介高洁,不求闻达”(李纲);“纯是君子,绝无小人”(辍耕录);“纵使无人亦自芳”(康熙)。兰花不趋炎附势,立足于悬岩峭壁,依然得地含芳。不欺凌弱小,不盛气淩人,兰根与真菌共生,小小的真菌,在兰根中生息繁衍,怡然自得。兰在山野,沐清风,伴明月,宁将幽香共百草,不生阶庭事王侯。自我约束,花中真君子也。第二,拒污恶秽,洁身自好。兰花“隐居深山,修德芬芳,虽因穷而不改节”、“幽贞雅淡,和气袭人”(明方宇《兰馨传》);“兰净荃洁”(杨夔);“必净沙之地”(明方宇);“兰似君子”(黄庭坚);“人浊我清,湟而不缁,兰德斯馨”(区金策)。居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被人移盆盎,在闹市之中,仍一尘不染,淡素高洁,幽香依旧。“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杨炯)。兰花诚信自律,自有高洁之德。第三,丛生固本,团结自强。“必固本而丛生”(杨炯);“素花而从本”(李纲);“喜聚族而畏离母,兰之分不得已也”(簟溪子《兰易十二翼》)。兰有固本丛生之德,丛生才能经风雨,固本才能立足于悬岩峭壁之间,不屈不挠在生存竞争中屹立于世界。这种丛生固本之兰徳,正体现了团结奋进,集体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第四,无私奉献,播馨香于人间。兰花被古人称为“王者香”、“国香”、“天下第一香”、“香租”。兰香清幽,醇正,久闻不厌,若有若无,忽远忽近,“在室满室,在堂满堂”。“其芳不外场,暖风时日,有时而发,则郁郁然满乎堂室,是皆君子之徳,此古人所以为贵也”(吕大防((辨兰亭记)))。“久尘不知香在屋,开窗时节蝶飞来”;“自有幽香似德人”(余同麓)。“为播清香于今古,亦何以异幽兰”(李纲)。“素淡堪移入卧屏”(刘克莊)。“曲栏砌下少人窥,戏蝶游蜂忽满枝”(陈宪章)。“兰缸烛耀,兰麝氛氲”(韩伯庸)。兰花不管天南地北,不管山林或城市,只要花开,就清香远播,但愿香满人间。这种无私奉献,倾其所有,尽其所能,将美好祥和献于人类的精神,是兰德的体现。人们在品评、欣赏兰花的形、色、香、韵时,并不能完全把兰花作为客体,而其中也注入了评赏人主观的情感、感受、意识和修养。因而可以说是赏兰人“赋予”兰花特有的美。因此,人们对兰花的欣赏品评,自然因人们的文化水平、园艺知识、哲学修养和道德涵养而有差异。“春兰如美人”(苏轼);“自有幽香似德人”(余同麓);“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朱徳);“喜他清且洁,可涤吾之肠”(郑板桥);“兰德斯馨”(区金策)等都是对兰花的极好评价。 黔西兰苑 欢迎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fz/234.html
- 上一篇文章: JoMalone祖马龙香水全集小众高端,
- 下一篇文章: 淳淳兰心,君子好逑一株兰花价值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