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098023515184729&wfr=spider&for=pc

眼下,正值歙县珠兰花的采收旺季。在徽城镇鲍川村,20多万株珠兰花迎来了盛开期,馥郁幽雅的香气弥漫整个山村。花农们和花茶窨制企业也忙碌了起来。

鲍川村种植珠兰花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立夏过后,鲍川村方家坞雾云间珠兰花种植基地里就开始热闹起来,花农们忙着采摘鲜花,工人们忙着进行分拣、打鞭,为后续的窨制花茶做准备。

雾云间珠兰花基地占地约50亩,与传统培植珠兰花不同,基地率先应用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对珠兰花进行集约化大棚栽培,通过现代化的喷灌设施、标准化的栽培管理及质量管控方法,不仅克服了固有的叶斑线虫病,而且单位产量也比传统模式提高了50%以上。“新式种植和传统种植还是有区别的,因为传统种植比较费地,冬天一个地方,夏天一个地方,而且搬进搬出也比较麻烦,我们现在用大棚种植之后,产量也提高了,劳动力这一块的强度也降低了。”基地负责人苏兴向记者介绍。

SUMMER

据了解,早在明代时,歙县就以烘青绿茶和珠兰鲜花为原料窨制珠兰花茶。珠兰花作为窨制茶叶的重要原料,与茉莉花、白兰花、代代花被称为我国四大著名茶花。“这几年花价也高起来了,效益也开始好了,很多农户也开始尝试用这种大棚种植模式来种植。去年的最高价格卖到30块钱一两。用我们当地的名优茶做茶胚来窨制之后,社会反应非常好,基本上每天的花都是供不应求。”苏兴说。

鲍川村现有珠兰花20多万株,全年产鲜花量一万多斤。为实现珠兰花产业的整体复兴,当地通过研发珠兰花高附加值产品,打造珠兰花非遗主题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以“一二三”产融合,带动花茶销售、花农增收。“除了引导大家按照这个新的模式来种植之外,我们主要是开发它的利用价值,做我们自己的珠兰花产品——珠兰花茶。同时把珠兰花作为园艺产品,通过研学等途径,让更多的人知道珠兰花。”苏兴告诉记者。

点击识别或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fz/8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