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曲文八兰花指
脚上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203/4571888.html点击上方"艺兰斋"可看到各期内容 被誉为“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枝幽兰”的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称为“昆曲”,现今已被称为“昆剧”。“昆山腔”产生于元末明初(14世纪中叶)江苏昆山一带,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清曲、小唱。由于“昆山腔”植根于吴文化,具有“流丽悠远”的特色,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著称。到明嘉靖、嘉庆年间魏良甫对昆山腔加以改革,使其更加委婉细腻,流利悠远,人称“水磨腔”。此后,梁辰鱼创作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进一步扩大了昆腔的影响。到明万历年间昆腔已从“吴中”扩展到江浙各地,进而扩展到全国,成为全国性的剧种,被称为“官腔”。“昆山腔”融北曲、弋阳腔、海盐腔等声腔于一炉,有“百戏之母”的美誉。今日之京剧、越剧及全国各地的剧种,无一不是以昆曲为师。 昆曲还与兰花结合在一起。 首先,“兰花指”是昆剧旦角戏的一个标志性的身段手势。旦角通过“兰花指”这一手指表演艺术结合身段、眼神,来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兰花指”动作很多,据《梅兰芳艺术一斑》介绍,兰花指有:“含香”、“吐蕊”、“护蕊”、“伸萼”、“握蒂”、“花态”、“滴露”、“含笑”、“避风”、“陨霜”、“映日”、“迎风”、“醉红”、“露滋”、“蝶损”、“雨滋”、“泛波”、“笑日”、“指风”、“舒瓣”、“浮香”、“承露”、“垂露”、“蝶恣”、“映水”、“弄姿”、“茁芽”、“掏云”、“双翘”、“翻莲”、“拂云”、“媚箑”、“耐寒”、“倒影”、“垂丝”、“垂颖”、“並蒂”、“怒法”、“猛见”、“惊喜”、“怒嗔”、“沉思”、“挑逗”等数十种。绍剧教育中便于学员牢记,将兰花指形象地称为“一元三角五分半”。 其次,“水磨腔”的意景与“艺兰”的意景相同。“水磨腔”以缓慢的节奏,清柔委婉的声调,平、上、去、入的字音头、腹、尾的咬字方法、使音乐缠绵婉转、柔曼悠远。尤如幽幽兰香,令人回味。 清乾隆五十年,吴长元著有的戏剧著作《燕兰小谱》,弁言曰:《燕无兰传》记燕姞梦兰曰:“兰有国香,人服媚之,是兰之气韵,无分乎南北也。” 癸卯中夏,王郎湘云素善墨兰,因写数枝于折扇,一时同人赓和,以志韵事。余逸兴未已,更征诸伶之佳者,为《燕兰小谱》。始甲午迄今,共得六十四人,计诗百三十八首。又杂咏、佚事、传闻,共五十首。先之以画兰诗者,识原始也。继之以燕兰谱者,美诸伶也。终之以杂咏者,寓规讽也。诸伶之姸媚,皆品题于歌馆,资其色相,助我化工,或赞美,或调笑,或卽剧传神,或因情致慨,其优劣略见于小叙中,而诗不沾沾于一律,大约风、比、兴三义为多。 另外,历史上有许多著名演员均以“兰”作为艺名。 乾隆时的张兰官:余庆部四川叙州人。妖娆旦也,柔情绰态如弱柳当春,临风自赏,在后进中不可多得。 姚兰官:太和部江苏扬州人。纤腰仄步,细颈寒肩,望之絶似柔媚女郎,不辨其为伪伎也。 方兰如:长洲人,在庆成部一时之彼美也。 苏伶张蕙兰,吴县人,昔在保和部,昆旦中之色美而艺未精者。 在京剧中还有李兰亭(-),武生; 徐兰沅(-),琴师; 梅兰芳(-),旦角; 露兰春(-),老生; 叶盛兰(-),小生; 王兰芳(?-),男旦: 茹富兰(-),小生。 越剧中有支兰芳(-),女旦。 绍剧中有筱兰芳(-),女旦。 ............ 古建园林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在《春兰乍放话昆曲》一文中写道:“昆曲大师余振飞老先生嘱我画张兰花,他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因为戏曲中的昆曲,正如花卉中的兰花一样,明洁清雅,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与高尚品德。我爱昆曲,喜画兰花,尤其在笛声悠扬、曲韵婉约的时候…….昆曲兰花,同一格调,同一品德,淡远,含蓄,有文学味。” 总第期 关于举办《全国艺兰知识网络大赛》的预告更多请进入《艺兰网》 马性远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pz/10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蓬莱松盆栽怎么养蓬莱松盆栽的养殖方法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