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兰花之魅力人物兰乡领头雁古
-“家家幽兰翠,户户说唐公。”- 这有“西川第一天”之称的国家AAAA级景区,依凤栖山而坐,傍味江河而居。这条“街”,成于五代后蜀,得名于明万历四十二年。穿越千年。从一条青石小街到如今“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中国最具特色文化旅游名镇”、“中国最佳康养休闲度假旅游名镇”。唐末诗人曾在这里大开养兰之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成立兰花协会,本世纪初种兰专业户达近千户,曾全镇接近半数居民家中都种植兰花,种兰成为居民重要的增收途径之一。户户兰香,家家爱兰。每年正月十九的春台会——街子兰花会——成都市八大花会之一,百年来享誉川西坝子,吸引无数游客和兰花爱好者,更成就出“兰花之乡”“兰花古镇”的美名。 “没有兰花,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兰花,也没有如今的街子古镇。” 他儿时在街坊邻里养兰植兰间耳闻目染,至少年爱兰采兰,直至将兰花作为自己人生事业,作为改变人生的方法、途径,执著坚守、砥砺奋斗愈40年。高峰时,他一个月的兰花交易额就可达8位数;低迷时,他历经多年所积累的兰花一夜之间曾被洗劫。靠兰花他成就出宽阔的人生格局,靠兰花他实现了改变命运的人生目标,开创出崭新的人生天地。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到走出古镇以兰兴业,如今成为带领一方兰友前行的行业领路人,他的兰花路代表着街子古镇乃至川西地区一大批兰友的致富路,他对兰花的情感,浓缩着一个古镇之子对家乡最浓的情意和最美的乡愁。 齐建康,四川省崇州市街子镇兰花协会会长。生于兰花之乡——街子古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涉足兰花,与兰相伴40年,从上山采兰到走四方引种选育,从川兰“五朵金花”到业内顶级名花,从家乡耕耘到南下开拓,从在家乡的山水间选育出春剑名品“凤栖宝莲”——盛世牡丹,到“掌上明珠”——贵州引种的春兰精品——在第22届中国兰花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从4元钱到千万财富,从兰花白丁到养兰名家、业内大咖。 走近他,探寻他的兰花之路,透过他,探访千年古镇——兰花之乡的美丽乡愁和富裕之路。 -信念坚定,用兰花改变生活- 土生土长的街子人,父母务农,家中兄妹五人,齐建康排行老三。 “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街子,家门口的那条街叫‘横街子’,提起它,川西坝子很多人都晓得。小时候,整条街大概有20多户人,其中有两户,家中老人在解放前就种得有兰草,传言是很好的品种,还有点神秘。”说起40多年前的家乡,齐建康的记忆里,兰花依旧是最难忘的回忆。“从家里出来,过河5分钟就可上山。7、8岁时,常常上山,一边捡材一边采兰。采来的兰花大多都种在家中院坝的地里,或是找些破旧瓦罐栽种,直到年。” 年齐建康初中毕业,那一年的正月十九,他把自己从山里采来的兰花拿到了“春台会”上——所谓“春台会”是川西地区对传统“庙会”的一种称谓,会期里有各种商贸活动以及文艺活动。街子地区的春台会,据说可回溯到清康熙年间的劝农大会。 “春台会上,我的一盆兰草卖了4元钱。而当时,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才不过十多元钱,我后来到怀远买花盆也才2分钱一个!就是一个普通春剑红花。”他说得很兴奋,开心地发出爽朗的笑声。 “从年开始,我就一直在搞兰花,从种养开始,一直坚持。高中毕业时,也曾外出搞过建筑,做过泥瓦匠,觉得没有前途,且一直惦念着兰花,终还是又回来接着搞兰花,直到如今。” 雪兰、大红朱砂、银杆素……这些都曾是齐建康养兰路上的见证,也都为他带来了财富和希望。 当年,“雪兰,我3元/苗收购,两年后卖出时,又发苗又涨价,价格涨到了20元/苗。然后是大红朱砂,从几十、几百,到年我的大红朱砂卖到了元/苗。”就是如此,齐建康依靠自己种养,逐步升级,耐心积累,一步步汇集着财富。 他说:“我们当地的环境很优越,非常适合兰花的生长、繁衍。兰花种得好,再加之上世纪80年代末正处在大众养兰、爱兰的萌动初期,所以很好卖。一般,年初引种,年末就能卖个好价钱。主要卖给成都、都江堰、彭州以及郫县等川西地区的兰花爱好者。” 到年初,齐建康在兰花上已经小有斩获,而正当他信心满满计划着来年时,挫折和打击接踵而至。 “年中国兰花博览会,将在成都举办,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特意精心挑选栽种了三盆‘红舌头’,准备来年去夺金奖。但没想到,年12月9日,我兰园被盗,这个品种悉数被盗,从此我再也没有看见过此花。而也就是从那一年下半年开始,兰花跌价,走入一个低迷期。” 齐建康所说的“红舌头”就是现在专业兰友所说的“红素”。 他说:“这个花,我是年在青石桥,以元/苗从贵州兰友手中顶花购得。外瓣雪白,中宫捧瓣红满版,舌头上更是铺满鲜艳浓厚的红绒苔。年年放花,年年如此,非常漂亮。放在如今,它也可得上万一苗的尊价。只可惜我再也不曾见过它,也还没有看见过能超越它的同类型兰花……。” “年,我从头开始,依旧执著。” “春剑素”,齐建康从自家普草中选育而出的一个品种,曾经在年时有兰友给出元/苗的高价,当时虽已有20多苗,但他却婉拒了朋友。93年兰园失窃时,此草幸免被盗。直到年,当数量已达到数百苗时,他方以元/苗的价格陆续批量出售。 一收一放,一失一得,数年间,仅这个草就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收获。而他最看重的却还是:“这个草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心,觉得兰花一定能改善我的生活。” -顺应市场,聚人心共同富裕- 齐建康养兰易兰,无师自学,全凭实践。 “深渊如的《兰花》,邓承康的《养兰》等书,它们是我的兰花启蒙书,由它们开始我对瓣型花有了了解和认识,还有栽培和选育我也有了方向。” 年前后他以传统素心为主滚动发展,年前后他则以奇、蝶、牡丹为利润点,如今他则又转而以发展传统名品的规模化养殖为发展方向。齐建康的这些兰花发展道路、取向和易兰之道,绝不是自己一厢情愿的臆断,而是多年市场磨砺,对市场敏锐观察后顺应市场变化而做出的选择。 上世纪九十年代,齐建康全身心投入兰花事业发展,奔走于川、滇、黔等西南地区。 年后,奇、蝶、牡丹类兰花开始受到市场追捧,而齐建康早在这之前就已有动作。 “因为我走得宽、走得勤,所以收获了很多好的品种。在上世纪90年代,素心类兰花是当时市场的主流,传统观念以素为美、为贵。而世纪末奇、蝶、牡丹类兰花的出现,作为一个新兴的品系,市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pz/5101.html
- 上一篇文章: 兰花施肥需要什么条件除了温度湿度,还有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