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24583.html

一说起蚕豆,让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用其做成的茴香豆了,脑海中浮现的是孔乙己在咸亨酒店赊酒混吃的画面,如何教小二茴香的“茴”有四种写法的情景。究竟是孔乙己让我记住了茴香豆还是茴香豆让我们记住了孔乙己,已无法考量。只是在学那篇课文的时候,茴香豆对我来说,真是有点奢侈,因为那时我吃的最多的是就炒青蚕豆。

每年五月中下旬,正是蚕豆上市的时候,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清炒蚕豆,热锅下冷油,油稍热后放蒜片,煸出香味,放蚕豆翻炒到豆子颜色变绿变深,加很少量水,盖锅盖焖4--5分钟加盐,少量糖,有些讲究的,会加些许蒜苗也是极好的。最后放一大把葱花翻炒片刻,就可以出锅了。一盘碧绿青翠的豆子就此上桌,常常是还没开饭,就用手捏了往嘴里送。

稍过些时日,端午前后,豆夹由青转黑,豆子将老未老,蚕豆便化着另一道美食走上餐桌:雪菜炒豆瓣。做法和清炒蚕豆大同小异,只是将快老的蚕豆剥成豆瓣,在下锅时加入一把自家腌制的雪里拱咸菜,如此搭配,味道鲜美,很是下饭。要是多加点水,就又成了雪菜豆瓣汤,生津止渴,消暑清热。

待蚕豆完全成熟后,大人总会炒一些老蚕豆放在家里,用瓶子装起来,能吃很长时间。将炒锅加热,倒入青白的老蚕豆,小火慢炒,等豆子表面变成金黄色,上面有一两个小黑点时,基本上就可以起锅了。农村里夏天经常会放露天电影,每每这时,总是心急火燎的抓两把炒蚕豆放入口袋,拿上小凳,早早的找个好的位置坐下来。现在想想,自己的一口好牙可能就得益于此。只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家炒老蚕豆了,露天电影更是销声匿迹。

大名鼎鼎的兰花豆,在记忆中不是想吃就有的吃的,印象中总是在冬天吧,(因为夏天家里是不用煤球炉子的),父亲会做一两次兰花豆。将蚕豆洗净后,提前一晚浸入水中;第二天取出浸泡过的豆子,放入开锅的水中烫一下,再捞出沥干,用刀片横竖各拉一刀,晾干后备用。开始下锅之前,我忙前忙后地帮着打下手,帮父亲搬凳子坐到炉子跟前,自己便在一旁看着,期盼着豆子早点下锅。兰花豆的香味实在太诱人了。父亲倒是不慌不忙地等锅烧热后,将油倒入,接着凉油时放入蚕豆,蚕豆在锅中会不停地冒出泡泡,由于水分的蒸发,泡泡会由大至小,颜色也逐渐加深,这时用铲子铲一些蚕豆掂一下,等发出清脆的声音时,即可捞出来,沥去一些油后就能食用了。

茴香豆,我们家里都叫“芽豆”,一般还是在冬天,将蚕豆泡水后,放入盆子,用草捂住,过上一个星期左右,青青的豆子发出白白的嫩芽,这时,就可以煮茴香豆了。工艺并不复杂,锅中加入清水(以能没过豆面为准),下入发好的蚕豆,旺火烧开,不断搅动,沸煮十五分钟左右,一次放入茴香、桂皮和盐,搅匀,烧开改用小火焖煮一小时,香酥入味的茴香豆便大功告成。

相比上海城隍庙的五香豆,很多人不明白其间不同之处,但无论何种做法,都得以蚕豆为原材料。尽管万般变化,总不及小时放学后跑到田里,摘些青豆,用线穿好后下开水一烫,然后挂在脖子上一边追逐打闹一边往嘴里塞豆子的感觉来得好,可能那时候,蚕豆带给我们的,才是正宗童年的味道。

安之笔会征稿启事:

“安之笔会”现增加推送频率,每周推送三到五篇。欢迎文友们踊跃投稿。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pz/5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