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鉴赏观的传承与演变
一、中国传统审美观 中国传统审美观,可以概况为“和”、“意”。“和”,就是中和之美;“意”,就是意象之美。 (一)中和之美 长期以来,儒家作为中国最主要最正统的思想,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儒家的中庸思想反映在审美观上就是“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的“中”就是“中庸”,强调审美意蕴程度适中,不过分而无不及。“和”就是“和谐”。“中和之美”,是一种刚柔相济的美,注重各审美因素的协调统一,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美。打个比方,就像用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石头砌墙一样,每一块石头都要放在它最适当的地方,这样大小形状不同的石头才能天衣无缝地镶嵌在一起,形成一堵美丽的墙。这种美既有变化又协调统一,就是“中和之美”。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用的是“和”,而不是“同”。“和”说的是各种不同审美因素达到和谐。也就是说“和”是在“不同”中达成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在变化中求统一。 “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内涵,超乎寻常的意义。台湾兰家吴森源先生说,兰花病虫害不能一味地靠喷农药来防治,病菌害虫是杀不完,而要从根本上,即管理上下功夫。管理做好了,环境中各种有益菌和有害菌处于互相制约的和谐状态,就不会发病。这是有道理的。 兰花花瓣的形态,捧瓣的雄性化程度,以及外瓣与中宫的搭配,叶姿弯垂程度等都要适度、和谐才有美感。例如,如果一朵花拱抱过度,显得太拘束;如果五瓣外翻,显得太张扬,只有适度的拱抱是最和谐的,也是最美的。 图1花瓣拱抱适度,捧瓣合抱,有中和之美(春兰大富贵) (二)意象之美 佛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欲无求,无牵无挂,物我两忘,超然世外的完全无功利或不为任何利害所动的境界。道家追求一种同自然合为一体、超越人世的利害得失、在精神上不为任何外物所奴役的绝对自由的境界。这些追求在现实之外的虚幻世界或空灵境界的思想,反映在审美观上就是追求虚实相生、意在言外、景外有景的意境,也形成了以意象为特征的中国传统美学。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质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国画有一种技法叫写意,画得就是意象。例如:一幅兰花画,它所画的兰花不是完全真实的兰花,有的叶片可能是断开的,花朵的中央还点几点“花心”(事实上兰花没有“花心”),显然画面中的兰花跟真实的兰花不完全相同,它注入了作者自己的情感,这画面是作者情感与兰花真实形象融合而成的,这就是意象。 兰花是一种人格化的花。孔子说:“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元代的余同麓说:“虽无艳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把君子的品格物化为兰花,也就是说,君子具备什么样的品格是抽象的,但孔子以及后来的哲人告诉我们君子的品格就像兰花那样。就在思维模式上叫观物比德。因此,当我们在欣赏兰花时,兰花以及由此联想到的兰花之外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就构成了一种意象之美。这种意象美是由兰花的自然美与人文美构成的。 我们在欣赏兰花时,常常会说这朵花“精神抖擞”“气势不凡”“气宇轩昂”“神采飞扬”等,说的就是兰花意象所传递出一种神采与风貌,也就是意象之美。 我们为什么说养兰能陶冶性情,培养高尚品德?就是因为兰花的意象之美在起作用。其实,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兰花给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古代先哲把许多道德基因植入到兰花身上,当我们在欣赏兰花时就会有积极的联想。这种充满正能量的联想和暗示,无形中润养了我们的心灵。 二、传统赏兰观 (一)兰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代言人 在众多的花卉中,兰花是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一种花卉,可以说兰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代言人。兰花为什么受到先哲们的喜爱呢,我想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中国人重视线条,中国艺术讲线条,中国书画艺术就是立足于线条的艺术,而西方的绘画艺术立足于块。线是组成块的元素,更接近事物的本源。在古代先哲看来,在至简的线条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线条的刚柔、粗细、浓淡、曲直等是自然之道的意象表达。兰花的叶片呈线条状,抛物线形,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有中和之美。 图2兰花叶片刚柔相济,甚有美感(春剑大富贵) 2.兰花的香气不是扑面而来的浓香,而是一种若有若无的幽香,恰到好处,很好地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古诗“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就生动地反映了兰花香气的含蓄美。 3.多数的国兰花色为淡绿或绿白色,淡雅清心;花形变化多端,其中不乏有一些外形特别端正优美者,暗合君子品格的意蕴,如花形拱抱、中宫圆结、舌瓣舒而不卷等。 (二)古代赏兰观 儒家传统文化认为做人应堂堂正正,谦卑内敛,反映在兰花鉴赏上,要求整朵花的形态要端庄,各部分要协调,以求中和之美。中和之美的重要特征是含蓄、典雅,讲求适度地展示,委婉曲折,反对直露,所以花形要拱抱、不外翻,中宫要合抱、不“开天窗”,形成含蓄之形态;色泽上也要内敛、含蓄,追求素雅,鄙视大红大绿,过于妖艳的色彩。概而言之,传统赏兰观以端庄、素雅为美。 因此,传统上兰花欣赏形成了两大受人推崇的类型:一是基于端庄而引生的瓣形花;二是基于素雅而引生的素心花。 瓣形花花形中规中矩,气象正大,有文雅、秀丽、含蓄之美。素色是最内敛含蓄的颜色,加上色泽干净,就像佛家里精神的“净”,有一种清心之感,因此素心花在历史上格外受推崇,古代有“兰以素为贵”之说。素心花的鉴赏历史悠久,早在南宋的《金漳兰谱》中就记载了许多建兰素心名品。 图3传统上建兰素心花倍受推崇(建兰荷花素) 瓣形花和素心花,就是中国传统文人对理想人格追求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在兰花鉴赏上折射的产物。 三、现代赏兰观 (一)现代兰花新的欣赏类型 如果说古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追求一种谦谦君子之风,那么,在现在社会激烈的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人们更多地追求自我的存在感,自我的个性,自我的影响力,即张扬、个性化心态弥漫。试想,在应聘岗位等职场竞争,以及产品促销过程中,谁不想充分展示出自己过人之处或产品独具的特色,以博得上司或消费者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pz/8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6月Lolita资讯光落在你脸上,可爱
- 下一篇文章: 烟头也能防虫害兰花养植中常见病虫害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