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兰花兰文化的卓越推广者刘清涌
白癜风复发难治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25/6352637.html中国兰花、兰文化的卓越推广者——刘清涌文/晓清刘清涌简介年出生于广东揭阳,现任广东省兰协副会长。年春被增选为中国兰协副会长。自年起担任历届中国兰花博览会评委。他还任广东省赏石文化专业委员会永远名誉会长、北京人文大学赏石文化研究会审评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水晶行会名誉会长、西安奇石拍卖市场鉴定师。 半池水墨,一缕清香,几许情趣,几多思考。这就是刘教授的人生情调,也可见他的生活品格吧。 刘清涌教授七十多岁了,在我采访的中国兰界名人中算是年长的一位了,但是,我第一次见到刘教授,觉得他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而他的心态更年轻。他自己也没怎么去记自己的年龄,总是一如青壮年时般地生活着、工作着。刘教授告诉我,他喜欢成都,每次他到成都来除了看兰花,就是去逛成都的各个古董市场,每次他都会有所斩获。说到这里他总会很开心地笑出声来。难怪刘教授说,之所以他心态年轻,主要就是人生中的两大爱好帮了他的忙吧。一大爱好就是爱兰,研究兰文化;另一大爱好就是搞收藏,收藏瓷器、笔筒、奇石、冰晶、海螺、字画等等。一说到这两大爱好,刘教授就会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很多,不管是他的爱兰爱石经历,还是慧眼识兰识奇石的技巧。虽然对这两者,我都是个门外汉,可是刘教授那非常富有感染力的谈话,顿时也激起了我浓厚的兴趣。说老实话,我挺喜欢和刘教授聊天儿的,因为从他的谈话中,从他的经历中,从他的很开通的现代的思想里,我感觉到他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让我慢慢给大家道来吧。中国兰花、兰文化的卓越推广者——刘清涌爱文学爱兰花终于成就兰文化年青时的教书路,成为刘清涌发展事业的深厚积淀很多中国兰花界酌名人和有着杰出贡献的研究者,大多都是从事生物、植物等专业出生的科研人员,对于他们研究国兰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相比起他们而言,刘清涌教授可真正是从一个外行进入兰界,而后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成为了中国研究兰文化的专家和宣传推广兰花、兰文化的卓越贡献者,现在还多少有点“外行领导内行”的感觉吧。刘清涌教授能够走到今天,靠的主要是他对兰花的无限热爱和他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以及扎实的中文功底吧。因为,刘教授生于广东揭阳的书香之家,从小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爱兰环境的熏陶。自从年10月他被选送进广东省中学教师培训班学习后,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年7月大专毕业后被留在该班中文科任助教三年,并专玫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年3月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刘清涌教授被广东省教育厅委派到广东连山瑶族壮族自治县工作。这之后一直到年10月,他先后在连山中学、连山师范任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长,教导主任,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连山民族歌舞剧团创作组长,县政协副主席等。这段时间刘教授在北京《文艺报》、《读书》、《诗刊》,广东《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作品》、《广东文艺》,上海《上海教育》、袋语文学习》等全国39个报刊发表过文学评论20多篇,诗歌、歌词近百首,教育教学文章近百篇,散文随笔20多篇。并参加广东省作家协会为会员。期间他还不断进修,年从广东华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在连山的岁月里,虽然生活单调,但是,这里有很多兰草资源,让刘教授从中了解到很多兰花的知识。年10月刘教授调进广东韶关教育学院工作,开始在家中栽培一些名贵一点的兰花。在其《兰花一一一个文化的符号》一书的《跋》中有如下自述:“执教粤北,操劳之暇,犹记(少时)余罄。适粤北山区,盛产兰蕙,工作之便,幸为常见。博采广集,培植观赏,继而搜集兰书,摘记兰语,结合实践,时探其奥。其后涉猎文化艺术,植学园艺,心理审美之书,企为兰释。手而操之,目而赏之,心而会之,笔而录之,竟得一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刘教授曾多次亲自到粤北、粤赣边、粤湘边山区考察兰花生态,采集兰草。年刘教授开始担任韶关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后来又当过副院长,韶关大学常务副校长、党委委员,韶关教育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年起任韶关书画院首届院长,其间还被选为广东省第七届人大代表、广东省第七届政协委员等,并成为了韶关兰协名誉会长。刘清涌于年评为广东首批特级教师、年晋升为教授。年起终身享受国务院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待遇。年获广东教育界最高奖项:岭南杰出教师奖。到韶关后,他编写了许多教育方面的书籍,象《中学语文教学法》等,同时他也发表了大量的随笔、散文等文学作品。刘教授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为他后来主要从事兰文化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兰花、兰文化的卓越推广者——刘清涌撰文著书笔耕不辍大力促进兰文化的发展到韶关后,刘教授正式开始了兰文化的研究。年1月刘清涌教授出版了专著《兰花》(即《兰花一一一个文化的符号》),该书广受读者欢迎多次再印,印数近10万册,在兰界出现轰动效应,在海内外影响极广。年1月专著《中外兰花》出版。该书继上本书更全面深入地论述了兰花的栽培、品赏和兰花文化、兰花经济等问题。还介绍了洋兰并全面论述了中西赏兰之比较,提出将兰花推荐为老人节的敬老花。该书视野开阔,观点新鲜,也多次印刷,印数达数万册。同样在年,刘教授应当时任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中国兰协)会长,著名农业科学家广东农科院院长伍尚忠以及时任中国兰协秘书长著名兰花专家何清正之邀,开始出任《中国兰花》杂志的主编。从年起至今,刘教授既任杂志主编又是该杂志的专栏作者;十多年来每期第一篇文章均为他自己撰写。年春刘教授应时任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中国兰花学会)会长、国际著名兰花专家陈心启研究员之邀协助其主编《兰》杂志,任副主编,也是该杂志专栏作者,十多年来负责该杂志编务工作,并撰写每期第一篇文章。并成为该两会常务理事。能连续十几年主编两个杂志并从不间断地撰写每期的第一篇文章,这要多么炽热的感情和坚持的意志啊,这在杂志界里也是极少见的。十五年来,刘教授一直笔耕不辍,对中国兰文化的研究也是孜孜不倦,现在要说起促进中国兰文化发展的功臣,毫无疑问,突出贡献的就有刘清涌教授。说到对中国兰文化的研究,刘教授是太有发言权了。在他的《兰花一一一个文化的符号》以及《刘清涌玩兰隽语》等书中,都非常深入地讨论了兰花包涵的文化内涵。比如他提到兰花体现和代表了人格、道德、人生境界等十二个方面的文化内涵,玩兰的情趣不仅包括了栽种兰花,观赏兰花,品味兰香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包括了体会和宏扬兰花品德、学习和品鉴表现兰花的文学、艺术作品等等。这些方面都丰富了兰花本身的文化内涵,同时也给爱兰者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发展到现在,兰文化也在不断丰富其内容,现在兰文化还衍生出很多内容,比如,兰花会展文化,兰花的送礼文化和兰花的文化经济等等内容,刘清涌教授当然也是这些新的兰文化内容的倡导者。年至年他被聘为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顾问;年至年被聘为云南丽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顾问;年10月起至今被聘为中国兰花网专职业务总顾问。所以,把刘清涌教授评价为中国兰文化的卓越推广者真是恰如其分。不管是他对中国传统兰文化的研究、归纳和总结,还是对现代兰文化的发掘、衍生和推广;不管是他出了那么多探讨兰文化的书籍和写了那么多有关兰文化的文章,还是他对兰花会展和兰花文化经济发展所做的研究和策划,都证明刘教授对推动中国兰文化的发展,贡献是很大的。玩收藏为艺兰让他有颗平常心要说兰花是刘教授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那是肯定的,但是,刘教授的研究领域远远不只在兰花这一方面。其实刘教授对吉陶、古瓷和奇石的收藏也是很有研究的。他年2月就出版了《奇石大观》(岭南美术出版社)一书,该书多次连印并再版,总印数逾2万册。其后又出版《雅石鉴赏》、《水晶鉴赏与收藏》等书。年至年,刘教授还一直在主编《雅石共赏》杂志。这本杂志也深受收藏爱好者的欢迎。说起收藏,刘教授也是很着迷的,我曾亲自陪他去逛过成都的古玩市场,和刘教授一起逛古玩市场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教我识别各种各样的天然水晶,他也教我识别老瓷器的简单方法。据说,刘教授现在在广州的家中,有很多藏品,而他的这套房子也是通过出手以前收藏的瓷器买的,连他自己都笑着说,搞收藏是帮他赚了钱的。不过,刘教授收藏的奇石就不会轻易卖了。他对奇石非常痴迷,因为刘教授说石头汇聚了天地之精华和灵气,这些都是天然形成的,相比瓷器乃人工为之,更让人心动。说到收藏,我当即就问了刘教授一个问题,就是养兰和收藏古董有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他说:最大的一个相似之处就是都是“物以稀为贵”吧。真是一语中的呀。中国兰花自古以来其珍品名品单株偷位就比一般花卉高,古书多有记载,说是每株多少金子、多少银子、多少担谷,折合现在的人民币约为数千数万元。现在每年花卉展或节日花市,评出的名花、拍卖的名草,也有每苗数千数万元的,都不足为奇。问题是目前每株上万元的兰花已是不少,而且不是所有珍品都能永保高价。苗数增加了,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价位终归要下跌。这由市场规律去决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古董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资源,古董的数量不会增加,只会减少,而一个品种的兰花不可能永远那么高的价格。所以,刘教授建议兰花投资者应密切注意市场动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zp/6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兰花兰花分盆时应注意事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