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春兰在线

年春兰网络展

春回双西暖,幽兰沁人心

每年春季是赏兰的好时节。但受疫情的影响,不能往人群里“扎堆”,担心错过春兰?

不用担心,线上春兰展来了!

年春兰展将以在线的形式继续向广大市民和春兰爱好者们推出,即便足不出户也能尽享春兰之美。

我们将推出视频赏花和兰花大师“在线讲兰”连载,内容涵盖了春兰品鉴、植物特性、管养技巧、品种分类以及诗词、伟人与兰花,花语与寓意,主要价值等。与您一起欣赏幽兰之美,了解兰花背后的文化和故事。

今天我们聊一聊朱德与兰花的故事。

朱德几十年如一日对兰花痴情不改,花如其人,花性与人品,互融一体,相映生辉。即便是在战事频发、军情多变的戎马倥偬间,率队领军作战的总司令也要遣兴培植、欣赏兰花,对山中的野兰小草施以热情关爱。他不仅爱兰,而且精研《兰谱》,说起兰花,如数家珍。

朱德一生中结交了不少兰友,他们中间有兰花专家、工程师、技术工人、寺院和尚及业余爱好者。

在北京时,朱德常到中山公园的兰圃赏花,并和那里的园丁虞佩珍成了忘年交。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山公园初建兰花室时,虞佩珍等人想请朱德题字,但考虑到他国务繁忙且年事已高,不忍心去打扰他。

朱德从卫士长那里听到大家的愿望后,欣然命笔写下了“兰室”字幅多件,以供中山公园从中选用。

他鼓励中山公园要常年举办花展,让群众来观赏,为广大人民服务,还建议将兰花出口换取外汇,支援国家的经济建设。

每当朱德离京外出视察时,他都要问一问虞佩珍,有没有送给外省的兰花品种。他总是走时带去几盆,返回时也带来几盆,为各地兰圃穿针引线,传递交换,希望各地能够共同发展。

杭州有一位养兰专家名叫诸友仁,养育了一辈子兰花,经验丰富,是养兰高手。

朱德拜他为师,请他讲述当地兰花的发展史,向他学习栽兰技术。他对诸友仁说:“杭州解放了,兰花不能像过去那样只供少数人玩赏,要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你有精湛的技术,你的专长一定可以很好地发挥。希望你多培养一些徒弟,总结经验,加以推广,为发展兰花事业多作贡献。”

诸友仁听了十分高兴,还送了几盆自己养育的兰花给朱德。

自从20世纪50年代初在杭州结识诸友仁后,他每次到杭州,都尽可能抽空看望这位专家,关心他的工作和生活,观赏他培育的新品种,并把各地兰花发展的信息告诉他,对他所著《我的养兰生活》颇为赞赏。

朱德还曾倡导在几个地方建立了兰圃,如广州越秀公园的“兰圃”;杭州花圃的“国香室”、“同赏清芬”;上海植物园的“兰室”等,并为广州越秀公园“兰圃”题诗:

咏兰

朱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

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

一时名贵五羊城

朱德晚年更是把精神和情操寄寓于朴实无华、清香淡雅的兰花上,他为兰花拍了很多照片,经常戴上老花眼镜一张一张欣赏。朱德爱兰成癖,有关他爱兰的故事广为流传。他爱兰似乎有一种灵感。

年2月,他到福州鼓山浏览,路过一棵古树,翘首一望,便说树上有兰花,众人不信。当时,有个小僧爬上树察看,果然从树上采得兰花一束。“文化大革命”期间,朱德为养兰花受到批判。据工作人员回忆,后来撤走兰花时,他用一种近乎痛苦的声调说:“它不是资产阶级的花呢!”

兰花被称之为君子之花,是坚贞、美好、高洁的象征。朱德一生惜兰如宝,敬佩兰花高洁淡雅、正气清远的性格,正如兰花。

文字:向韵、王敏

图片:许晔、姒昊翔

编辑:刘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zp/7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