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草—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希望——胡适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一日望一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眼看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胡适写下这首原题为《希望》的诗,是在年。那年夏天他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妇送给他一盆兰花草,他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于是就写了这首小诗。   这首《兰花草》可能是胡适作品流传最广的一个。它清新、质朴、深情,对生命的期待与珍惜跃然纸上,而且琅琅上口。但每哼起这支歌,在那优美的旋律中,眼前浮现的不是兰花草,而是胡适匆促而执着的身影。当年胡适学成归来,也带着一株“兰花草”——自由主义,他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把它带回来,种到中国的土地上,小心地呵护,殷切地期待它开出花来——何止是“一日望三回”啊!取名为《希望》,也许是希望自由主义思想早日开遍中国吧。大连图书馆举办“民国文人之胡适”主题读书沙龙活动通知

年11月12日

下午1:30——3:30

三楼保存本阅览室(室)活动介绍

近百年前,东西方文化在中国激烈碰撞,一群意气风发、胸怀大志,立志改变中国的文学青年开眼看世界。在文学和思想的广袤而浩瀚的海洋上,扬起了他们远行的风帆。

胡适,正是这群民国文化菁英的代表,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他在早期所发表的三篇文章:《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易卜生主义》,对当时和以后的文学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胡适更是着力提倡民主、自由思想和理性主义,帮助许多青年树立自主自由的人格,形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思维方式,成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素养的人。人们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从此不曾停歇,以此为宗旨的思潮和运动接连不断。

而作为民国文人中特立独行的异类,胡适有着跌宕起伏的一生,“横看成岭侧成峰”,为家事忙,为情事忙,也为国事忙,始终在岁月的年轮中旋转。作为性情中人,胡适宽大为怀;作为书生大使,胡适酷爱自由。宽容与自由是胡适生命中的两大主旋律,贯穿终生,造就了一个多面的胡适,如一面多棱镜矗立在世人面前。

本期读书沙龙主题定为《民国文人之胡适》,欢迎大家参加!

注:读书沙龙内容以国学及中外名著为主,题材丰富多样,倡导言论自由,注重知识的普及,也追求深奥的思维方式,鼓励从交流中发现问题,力求打造文化精品,我们的活动不用报名,不用预约,可以旁听,每次都会印发相关的学习资料,这是一个学习交友,开阔视野,提升自我的一个平台!爱好文史哲的书友不可错过!

本次沙龙研讨问题:

1.胡适逝世,蒋介石送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结合对胡适的认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一二?九运动,胡适公开反对学生运动)时人有这样的言论:“牺牲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胡适却对青年学生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那么,在那样的历史情况下,你认同哪一种思想?

3.胡适曾说: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做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胡适曾写信给杨杏佛,称“我受了十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的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20世纪50年代,他又说,“我挨了四十年的骂,从来不生气,并且欢迎之至。”可谓雅量之至,如何练就这一番涵养,请各抒己见。

4.胡适说:“东方文明的最大特色是知足。西洋的近代文明的最大特色是不知足。”他比较说:“一边是安分,安命,安贫,乐天,不争,人吃亏;一边是不安分,不安贫,不肯吃亏,努力奋斗,继续改善现成的境地。”对于中西文化这样的描述,你是否认同?说说你的见解!

5.年,胡适著文谈“读书”,指出“精”和“博”是读书两个要素。他将这个看法编成两句口号:“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没有学术自由,哪里谈的到学问?问题:请谈谈读书和做学问。

读书沙龙研讨规则:

一.尊重他人。在别人发言时,不得大声喧哗,扰乱秩序,违者请自觉离开。

二.尊重自己。不谈反动﹑迷信﹑色情﹑诈骗等言论,请洁身自好。

三.如观点相左,不谩骂﹑侮辱﹑诽谤他人,不进行人身攻击。

四.倡导言论自由,追求深奥的思维方式,鼓励从交流中发现问题,有理有据的进行表述。

五.允许旁听,可以不参加讨论。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zw/5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