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原风,编辑:龙云团队宣传组,总第十九期(年01月第08期)

当二叠纪结束后,植物经过了三叠纪和侏罗纪的演化,在白垩纪早期(最早距今1.45亿年),如今植物界的强者——被子植物出现了,第一朵花也很快到来,地球上的植物才逐渐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模样,一直延续至今。在中国,人们爱花、莳花、吃花、赏花、写花、画花……形成了独特的花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卉文化是以花卉植物为主题或对象的文化类型。以花为题,借花明志,或阐述人生哲理,或用花语这种简洁的词语来赋予花卉一定的寓意,或描绘各种名花异卉的琼姿仙态,以展示大自然的美景,使人获得愉悦的享受,生活的乐趣,用以表达人们美好的祝福和愿望。

?

在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花卉文化中,处处寻得到兰花的痕迹。兰花在花卉文化中占据非常高的地位。宋代王贵学在他的《王氏兰谱》序中这样评述兰花:“挺挺花卉中,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惟兰独并有之。”岁寒三友与兰比较,无一能比。这既是对兰花自然美的欣赏,更是对兰花兼具多种优秀品质的赞美。兰花不仅有竹的虚心和节气,而且有梅的傲雪凌霜精神和松的苍劲雄健的生机。前人还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水仙的冰肌玉骨和菊花的操介清逸,以及牡丹国色富贵等花卉的优秀品质,全都毫不吝惜的馈赠给了兰花,从而使得兰花不仅在自然美的欣赏上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更使得兰花涵盖了所有花卉的优秀品格而成为了最为完美的花中君子,成为最具人格魅力的“人格花”,并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兰文化现象。

?

古人云:“兰为百草之长”,可见兰花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如上述只举王氏的一家之言,其实在古诗词和古文献中我们随处可找到有力的佐证。正因为兰花独具叶、花、香的气、色、神、韵四清,给人以极高洁、清雅的形象,不少文人雅士都对兰花赞不绝口:第一,气清。兰花香气,幽雅袭人,清而不浊,令人神往。李白诗“兰幽香风远”说的是兰草虽然生长在幽谷,但它的清香却随风远飘。刘禹锡的“兰在幽林亦自芳”是说兰花在幽静的山林里自身也是散发着芳香。戴复古形容道“室有兰花不炷香”。孟郊甚至说“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第二,色清。兰花色泽淡雅,以嫩绿、黄绿居多。在唐代诗人无可看来,“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杨万里的笔下则是“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雪”“碧”“冰”“红”几种颜色交相映衬,描绘了兰花的形神姿色,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色彩之美。第三,姿清。兰花的花和叶姿态都很优美,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各展风姿,正如张羽诗所言:“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第四,韵清。只有领略到兰花的神韵,才能体会到兰花真正的美,使无情之花产生有情之意,给人以无限的联想。赵以夫《咏兰》写道:“一朵俄生几案光,尚如逸士气昂藏。秋风试与平章看,何似当时林下香。”诗人惊叹一朵初生就如此光彩照人,透过枝枝叶叶,看到那清雅的风姿,贞静的仪态,宁远超逸的气韵,让人感到一种高人逸士之风。

兰花,不愧为花中君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fz/10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