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兰花审美
浅谈兰花审美 山东张守伦老师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前辈各位兰友晚上好! 以局外人的视角来看,养兰,大家都是专家级的,也正因为都很专注兰花,我们才相识相知,互相探讨一些相对专业的问题。 关于兰花的审美,从古至今,大量的文献资料已经论述的很详致。不过文献因为太专业,难免让新人难以理解。 感谢卢哥,感谢潇湘群。有这样一个平台,大家聚到一起,共同探讨对兰花的认知。我是无知无畏,从浅层次上谈谈自己的理解。算不上讲课,主要和新兰友沟通一些问题,大家共同探讨什么是好兰花,以及如何把兰花养好的问题。水平所限,难免贻笑大方,不对之处敬请批评。 说到兰花的审美以前,首先说说对人的审美。 帅哥也好、美女也好,出现在面前,不需要任何的标准、参数,第一感受就是帅、美。个人对美的认知其实是社会群体的审美观,以潜意识的形式影响着自己。不同的年代对美的认识也不同,比如唐朝的女子以丰腴为美。 美也好,帅也好,毕竟是感官的印象。随着了解的深入,外表再美的人,如果道德品质败坏,大家也会嗤之以鼻,敬而远之。相反,有些人也许其貌不扬,或是因为高尚的品德、或是因为事业的成功,成为众人崇拜的偶像。 人对人的审美,其实超越了美的范畴。 对兰花的审美其实是高度拟人化的,从第一印象,到细部脸庞,到性格脾气,到内在气质。阅花如阅人。 从外在上来说,凡是美的东西,都有两个指标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那就是比例和尺度。兰花的审美,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都离不开这两个指标。 所谓的比例,是指单个构建的长宽、高厚、圆方等尺寸的对比关系,比如我们熟知的黄金分割。所谓的尺度是说各个构建间在空间上的对比关系。比如,同样一盆翠盖,放在茶桌之上感觉小巧玲珑,善心悦目,如果单独放到一个大的客厅里,往往被人忽视了她的存在,这就是尺度的概念。 从宏观上来审视一盆兰花,首先是兰花和环境是相互依托的,优雅的环境,赋予了兰花更高的气质,兰花的气质又提升了环境的高雅。在此基础上,缩小一下视野,几架、盆具、盆面、叶姿、花莛、花序的合理搭配,才能把兰花的外在,完美地展现。 从大的方面来说,兰花毕竟是拿来欣赏的。凡是美的东西,首先是应景,作为兰花来说,所谓的应景,首先尺度上要和环境相协调。如果闲居小室,小家碧玉、掌上玩物可于小处见乾坤,这时小巧玲珑才是经典;相反如果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之中,就需要相对高大有气势才能展现兰花的美。 普通墨兰,叶宽花小,不为爱兰人青睐,但是如果空间足够大,也只有高大的墨兰才能相陪衬,这也是墨兰成为年宵花、礼品花,被大众所认可的原因之一。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养兰人来说,从审美的角度,所谓的器不过环境、几架、盆具。环境可遇不可求,几架其实也属于环境的范畴,对整盆花起到一个衬托作用,这些都好理解,不作赘述。作为盆具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老子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这句话作为本意,用在兰盆上,太恰当了。 器以尽用,兰盆作为兰花的载体,是第一要考虑的。作为实用器,如今的兰盆可谓琳琅满目,我们需要做的是选择一款与兰花比例尺度相匹配的兰盆。陶盆、出汗泥盆、紫砂盆,瓷盆,都可选。这里有几个现代花盆的效果供大家参考。 这些都是现代的工艺盆,可选的器形非常宽泛,并且价格也不高,我们需要做的是,比例、尺度、色彩上盆与花的协调。 当代的且不说,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还有我们的怀旧心理,老盆作为实用的古董还是值得研究的。 我个人的理解,作为实用器又有收藏价值的老盆,文革、民国、明清的盆各有千秋。这里面的水也很深,就紫砂盆来说,平常我们多见的,从时代上大概分为明清时期的、民国到文革以前的、文革时期的、文革以后的,其中民国到文革以前的统称为民国盆。每个时代的认都很有特点,用文字不好描述,说一点,文革以前的盆都是手工节片的,泥料和做工都不好模仿,假的很容易判断;文革及以后的盆,因为使用模具,泥料特征也不明显,仿的不容易辨别。当然纯粹从栽花来说,仿盆也是不错的选择,只是别当老盆买就行。从审美的角度来说,不是盆老、刻绘的好就是完美,盆也要来应景,要和花相配才好。 下面几个老盆栽花的效果,大家看一下。 民国北岩的盆与大一品 民国石如的盆翠盖 民国石如的盆西神 文革沈慧芳的盆与茶城榜荷 文革沈慧芳的盆与丹霞白素荷 个人认为,选盆的原则是,盆的高矮接近或略矮于叶子的高度;苗数多选矮宽盆,苗数少用细高盆。值得一提的是,寒兰作为一个特别的兰种,一盆栽很多苗就缺少了寒兰的韵味,个人觉得细高盆更能表现其飘逸与傲骨。总之,盆与花相得益彰就是好盆。 对兰花的欣赏,除了盆具和兰花的搭配以外,古人更注重的是兰花的叶姿和兰香。 对于叶姿的描述有直立、斜立、弓垂、环垂等等,到底什么样的好,看个人喜好,其实各有千秋,归根结底还是要应景。 这几幅画,能让我们了解一下古人对兰花审美的认识。不过画兰咏兰者,不一定对兰花有多么深的了解,他们大多是借物抒情,画作和现实中的兰花还是有差距的,当代亦是如此。 关于盆面,个人觉得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整洁,盆面邋邋遢遢,各种腐殖质甚至有机肥随便散落在盆面上,就像一个人不修边幅,很煞风景。 其实植金石、砖粒、赤玉土等颗粒,都是很好的盆面材料,我们只需要把盆面整理的平整,略带凸面,这样与盆有个呼应,感官上比较舒服。 盆面的颜色我觉得和盆的颜色要有对比才好,比如红色的盆用黄色的植金石比较搭配,如果用红色的砖粒就显得没有层次。 青苔来装饰盆面是绝配,适合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盆,这方面南通的溫晓春老师可谓做到了极致,连云港的骆守伟老师,更是把青苔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大家可以多向他们学习。 青苔的养殖,其难度超过兰花,本人一直不得其法。不过淘宝上有卖成品青苔的,有一个品种叫朵朵藓就不错。青苔买来是是休眠状态的,买回来后,可以放到一个塑料浅盒子里,喷上水,上面盖上地膜或者保鲜膜,注意不要贴着苔藓,然后放到荫凉背光的地方,很快就会返绿,等赏花的时候,铺到盆面即可,铺上去后要经常喷水,保持湿润。 原盆种植苔藓,大家感兴趣可以到中交网上搜一下,有几个帖子可参考。群里也有很多老师,正常养殖盆面就青翠欲滴,可以多向他们学习。不过从种养的角度来说,盆面长满青苔,透气性会降低,为了不影响兰花生长,可以把芦头周围的青苔去掉。 除了青苔,翠云草等也常用来装饰盆面。 这方面我只是东施效颦,做的不好,发几个上来,供大家参考。 盆、盆面都是衬托,真正的主角是花草。 作为兰花的审美,从大的方面可以分成两类,不妨以一箭多花系和一箭少花系来区别。不同的品系审美的标准是不同的。 一箭多花系以蕙兰为代表,从宏观上欣赏,要求叶姿飘逸,花箭出架,花朵排铃舒朗。 所谓花箭出架,以第一朵花略高出叶面为美,不是越高越好。之前艺兰少士老师有个观点,大概意思是说如果第一朵花高出叶面太多,好比一个人上身穿西服下身穿短裤,不雅。发几个图,大家对比一下。 这样的结构,给人感觉突出了花箭,叶和花又互相映衬,花叶协调。 这两盆,给人感觉出架有点过了。 所谓的排铃舒朗,就是花朵之间要拉开一定的距离,不能紧挨在一起。 这样的排铃给人感觉舒朗、灵秀、有节奏感。 这样的排铃,就显得拥挤,给人乱糟糟的感觉。 兰花的花姿孬好,除了和品种有关之外,和养殖环境、光照、温差有很大的关系,需要春化的品种,比如蕙兰,春化是否充分,对开品影响很大。 对于春蕙的春化,我以为到室外最高气温稳定在十度以下的时候,就要把准备赏花的兰花挪到太阳不能直射的地方,保持温度在零到十度之间,一直到花苞自然启动,这样开品才最好。为什么春化期间不要晒太阳呢?因为太阳直射会影响盆土的温度,温度高了会促使兰花发芽,芽会和花苞争养分,轻则影响开品,重则引起消苞。 日常的养殖,要多晒太阳,这样有利于株型矮化。阳养荫开,更容易出现好的开品。 一箭少花的品种,以春兰为代表,包括一部分莲瓣、春剑、四季兰等。这些花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花箭不容易出架。我有个观点,不出架则出列。所谓的出列就是要突出花朵的主题,花从叶子里凸显出来,或把花箭调到前面,或从侧面斜出,即使不出架,也要有气势。 以上介绍的都是从宏观上来感受兰花的魅力,从微观层面来说,或者说从单朵花来说,真正把兰花的审美上升到理论层次的,还是明清以来日臻完善的瓣形理论。前面说过,兰花的审美是高度拟人化的,这点在单花的鉴赏上更表现的入木三分。 中国文化有个传统,男主外女主内。这个套用在兰花瓣形上也妙不可言。兰花的外瓣好比男人,主瓣是脸,要端正。所谓正气凛然,首先是从脸上来体现,那就是正、直,不尖头不猴嘴。两个副瓣就是男人的胸膛和肩膀,必须有力度有担当,以平直宽厚为美。 男人比拟外瓣,中宫就是女人了。 外瓣需要大气有力量,中宫则以含蓄内敛为美。 所谓的中宫,是由捧、鼻、舌组成的花芯。花芯作为兰花的生殖器官,从功能上来说,花捧外翻,露出蕊柱,舌大而色彩丰富,更有利于吸引昆虫前来采蜜从而获得更多的授粉机会,物竞天择,这也是自然界中行花占绝大多数的原因。但是这样的结构,招蜂惹蝶,不符合人的审美观念,特别捧瓣外翻,俗称开天窗、拆捧,好比走光露点,极为不雅。奇花因为蕊柱退化,无此诟病。所以兰花的中宫,以捧紧扣、不露鼻头、舌短不后翻为美。 同一个品种,因为花苞来的早晚,春化时间的长短草的壮弱等原因,开品会有很大的差别,上面三张照片是老朵云不同的中宫表现。我觉得前两张中宫给人感觉含蓄,如羞答答的少女,绝美;后一张给人感觉张扬,不拘小节,缺少一种文静气质。 奇花有些属于正格花的范畴,比如外蝶。 但是多数奇花是弱化了外瓣的存在,以艳丽的舌捧为美,出现了三星、菊瓣、牡丹瓣等。 比如西施和天王蝶,严格意义上,还是属于正格花。 这两张照片是卢氏蕊蝶和好运牡丹,可以看出外瓣已经弱化,鼻头已经退化。 这类花给人的感觉就是艳丽多彩,哪怕不懂兰花的,一看就觉得很漂亮。 兰花单朵的审美,从外形上来看,还有一个花守的问题。所谓的花守就是保持初开的状态,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骨力好,守得住。 俗话说,好花看到半开时。有些花,初开是很美的,但是花打开以后,外瓣会拉长,根部往后翻卷,这就是骨力差;捧也会拉长、或后翻或张开,这就是拆捧;舌会下挂后卷,这都是花守不好的表现。 以蕙兰老品种大一品为例,大一品初开非常漂亮,但是花守很差。 这是初开的大一品,绿蕙之王的美誉也不是徒有虚名。 下面借网上一张开品照片,和大家来认识一下花守的概念。 这张照片应该是大一品非正常的开品,拿来解释花守,新手更好理解。 中间正面的一朵花算是比较好的初开;顶部左侧的那朵反应了外瓣拉长、后翻;顶部右侧的那朵,表现了舌卷、捧拉长外开。 蕙兰老品种里,大多花守是很好的比如程梅、刘梅、荡子、老上海、老朵云、楼梅、端梅等。 关于花守,值得一提的是“初开照片花”,有些不良商家,拿着一张初开的照片,有的甚至连初开都算不上,把花苞用牙签挑开,就拍张照片四处叫卖,欺骗新兰友。 见花买花,远离照片花。对那些只有单朵特写的、只有花箭没有叶子的最好敬而远之。新兰友可以多到兰展上看看,对什么是好花,有个直观的认识。 总之,无论那个瓣形,都以端部短圆、根部细窄为美。除此以外瓣子越厚,骨力越好。 这里所说的瓣形,都是以正格花来说的,奇花的审美,也是建立在瓣形花的基础之上的,奇花更注重的是从整体上来欣赏。 需要说明的是,寒兰的审美,不能以传统的理论来评价,但也不能脱离太远。寒兰仙风道骨,是另一类景致,不过最基本的审美还是相通的。 兰花外在的美,除了形之外,还有色。从色彩上欣赏兰花,大概可分为两大类,那就是素花和彩花。所谓的素花就是整朵花的颜色相对单一,没有块状色斑,主要表现在舌上,舌是单一色的统称为素,有白素、红素、黄素等等;彩花就是色彩丰富,表现在舌上呈艳丽的斑块。 古人受交通等条件的限制,发掘的素不多,所谓“素无下品”,如今各种各样的素心也是琳琅满目,满足瓣形理论要求的素心才是上品。 古人对兰花花色的认知以纯净淡雅为美,比如宋梅、西神、绿云的颜色。不过凡事都是在不断的发展的,如今对色花的追求,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但是无论什么色,明快、鲜艳才是被普遍接受的,相反有些灰暗的颜色,虽然稀奇,个人觉得不美。不过价值不是完全以美来衡量的,物以稀为贵,玩兰,各取所需。 形、色都是外在的东西,也是兰圈里大家追求的东西。 兰花内在的美,是她的香,也就是兰花的魂,这也是兰花从其他的花卉中脱颖而出,广受追捧的主要原因。 屈子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字面上是兰花没有香气了,和茅草没有什么区别,引申开来,人没有了高尚的品德,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 浏览从古到今的咏兰诗句,几乎全是歌颂兰花的香气的,可见兰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我们爱兰、养兰、识兰,学习兰花气节,继而养身、修心,把优秀的兰文化发扬广大。 总结一句话,兰花的审美不是孤立的,是环境、盆具、盆面、叶姿、花形、花色、花香乃至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以上是我对兰花审美的一点浅显的认识,胸无点墨也说不出什么深刻的道理。其中的观点仅是自己的看法,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欢迎大家有时间来美丽的滨海小城山东日照做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fz/5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兰花的5大种类,真正的中国兰花都在这里了
- 下一篇文章: 孤兰生幽园,香气为谁发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