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做足花果文章特色农业产业多点开花
人民网东方12月28日电(樊欢迪)近年来,东方市立足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冬季瓜菜、热带水果、花卉等产业,培育壮大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民宿等新业态,通过特色产业带动农村发展,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依托优势资源以点带面串起致富路 在东方市板桥镇新园村万泉兰花基地,袅袅兰花灿烂地盛开着。“这可是我们村的致富产业!”新园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法告诉记者,面积平方米的基地如今吸纳了村里87户人入股,村民既能在基地务工也能拿到分红,收入相比之前大大增加了。 12月,又到了西方村的播种时节,今年第二茬的毛豆种子已经全部播撒完毕,等待来年的丰收。“原来荒废的亩地,如今全部用来种植毛豆,犁田、打药、采摘,村民们一年都有活干。”驻村第一书记王平斌告诉记者,如今村里靠发展毛豆产业,人均年收入由原来元增加到元,毛豆实实在在变成村里致富的“金豆”。 在东方市三家镇乐安村,当地优秀龙头企业——助村公社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发乡村旅游打造“四季果园”,将周边14个村庄的火龙果、燕窝果、释迦果进行包装、运输、销售,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年均收入近万元。 纺纱、染色、织锦,一整套流程皆是在家门口完成。在东方市东河镇玉龙村,农户门口的黎族“织娘”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她们席地而坐,熟练地操纵着手中的经线,吸引了所有外地游客的目光。 “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织黎锦。”东方市东河镇玉龙村紧紧抓住黎锦技艺传承和创新发展的这一契机,因地制宜,创新方式,组织村民成立黎锦农民专业合作社、传承黎锦技艺,积极培养有潜质的“织娘”,打好黎锦经济牌,有效拓宽了贫困群众的收入渠道。 东方市各村镇依托本地优势资源,找准产业振兴的主攻方向,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找对了路子,更要稳住法子。 多举措帮扶培植产业良好生长土壤 大田镇农业发达,种植基地较多,镇里村民基本以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村里信息渠道不够畅通,经常会有种植基地找不到工人,村民找不到活干的情况。”大田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田京泉告诉记者,如今大田镇组建了24个村劳务输出队,为辖区企业、种植基地和农户搭建用工务工平台,既解决企业、种植基地用工难题,又能助农增收。 创新了工作思路,资金也得跟上来。今年以来,东方市投入各级衔接资金.37万元,围绕火龙果、燕窝果等优特水果,兰花、菊花产业等热带花卉,三家鳄鱼特色小镇等产业布局,共实施62个农业项目,持续开展产业帮扶。同时,为全市户脱贫户、监测户发放生产经营性补贴共.1万元,做到应补尽补。 为切实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东方市年新增投入资金共万元(每个村80万元),帮助34个行政村发展产业。同时,进一步扩大橡胶、大棚蔬菜、制种、香蕉、芒果、菜篮子等保险覆盖面,截至目前参保总面积11.85万亩,总保费.1万元,各级财政保险补贴共计.01万元。 集聚效应凸显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业态 三家镇红草村是东方市第一家养殖鳄鱼的村庄,随着部分鳄鱼品种养殖合法化和政策的利好,鳄鱼产业已逐渐进入发展快车道。22家发展鳄鱼企业进驻东方市,带动解决了该村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带出了一条集鳄鱼养殖、鳄鱼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鳄鱼商贸、特色文创、主题旅游、研学培训等于一体的鳄鱼全产业链。 除此之外,东方市还大力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建成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推进东方市南繁水产种业产业园、渔港经济区项目、墩头二级渔港建设项目、深海网箱养殖、海洋牧场等规划建设。 据相关数据,东方市农业增加值从年的36.1亿元增长到年的51.6亿元,年均增长5.6%,年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年均增长8.6%。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jz/11201.html
- 上一篇文章: 武山县产业兴百姓富
- 下一篇文章: 苍溪一场特殊的村支书述职测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