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不怕湿浇水也不难
(湖南有一位兰友看了本文后,去年在十亩大棚上大胆采用本文观点养兰,发苗率和生长状况有时显改善。本文发表于年《国兰》第5期,文章针对浇水三年功、兰花难养等观点,通过实验和事实,说明了“浇水有讲究,但浇水也不难”和“养兰并不难”。本实验更符合当今养兰实际情况,有利于搬掉“兰难养”这座大山,让兰花更顺利地进入千家兰万户。) 书和兰文中常有“干兰湿菊”、“兰是肉质根不能渍水”等经验介绍,交流中也常听到名家“浇水三年功”之教诲。因此,作者以前一直遵循这些前人的经验和名家的教诲,采用“宁干勿湿”之养兰原则。虽然养的还算过得去,但发苗率与开花率一直上不去,不知何解。为此,近年做了些观察和实验,其初步结论是三条,即“兰花不怕湿”、“浇水也不难”和“缺水是发苗率与开花率上不去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总结如下,供兰友们参考并指正。 久淋雨水长势好 长沙地区春夏季节雨水多,雨期长达50天左右。-年先用少量花做露天养植试验,发现兰长得好。从年春天开始,把大多数兰都放室外养。这两年春末夏初雨特多,空气相对湿度经常大于90%。一个多月阴雨连绵,难见几次太阳,有时淅淅沥沥、潇潇洒洒从早到晚下个不停。就这样连续几十天,兰叶、兰根皆处在湿乎乎的环境中。在这种条件下,兰花并没有因雨多水多、空气湿度大而丧失生命力,反而生长十分好,明显强于在室内养的。如我和刘内安先生合养的下山新蕙“星云”去年在郑州全国兰展上获银奖后,于四月二十日分盆。分后将两苗老草露天养,4苗新草放室内养。结果当年放室外的两苗老草发3苗,4苗放室内新草仅发2苗,并且室内发的苗还不如放室外老草发的苗壮。由此联想到采兰时多见兰草生于峡谷溪边等潮湿之处,那些地方的湿度应该比市区露台更大。可见,兰花不怕湿。兰在在合适的温度下,保持兰叶、兰根处在高湿环境下,能使发苗率提高,苗长得快,并且不焦尖,叶片厚实,植株健壮,免疫力强,病害少。 长时间整盆浸水也无妨 针对“兰是肉质根不能渍水”的说法,为了探索兰根的耐水性,做了两个破坏性实验: 实验一:用自来水配好浓度为五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选三盆健康无病兰花,其中春兰一盆,蕙兰两盆。再将三盆兰花放入高锰酸钾溶液中,浸入深度分别为:三分之一,三分之二,齐假鳞茎。放通风处,连续浸泡15天。结果发现三盆兰花都生长正常,与室内生长的兰花无明显差别。。 实验二:元月15日,上盆时发现一从5苗带1个花苞的蕙兰根己失水,上盆后,连盆浸泡在千分之一甲基托布津水溶液里,浸水深度是假鳞茎之下1厘来。开始连续多天不时观察,发现状态正常且兰叶变亮,慢慢就放心了,这一泡就是三个多月直到兰花小排铃。兰长期泡在水中,不但苗长的好,而且花苞也长的好,花剑也拔的高。 这两个实验彻底颠覆了“干兰湿菊”、“兰是肉质根不能渍水”、“渍水烂根”、“湿必生腐”等传统观念,再联想到人们早已有兰花水培的成功做法。两个实验再次证明兰花的确不怕湿。 缺水是发苗率与开花率上不去的重要原因 采用湿养后,发现兰花的发苗率和开发率有明显上升。因为水是兰光合作用的原料,没有水光合作用就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是兰生长、发苗、开花的先决条件。在强光、高温下,一旦水分供应不能满足兰生长的生理需要,便会引起叶子失水,气孔关闭,导致光和作用速率下降。这时如能及时供水,光合作用还能得到恢复。气孔关闭的速度越快,时间越长,光合作用所受的影响便越大。叶片含水量下降,其光合作用的强度便随之降低,严重脱水时会可导致焦尖、叶先去光泽、空根等现象,使兰花光合机制受到不可逆的损害。为此,干旱对对兰草光合作用不利是确无疑的,缺水是发苗率与开花率上不去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保证植物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应保持土壤有适度的含水量和较高的空气湿度以供兰吸收利用。当然,也不是说土壤水分越多越好,保持适当的水份就够了。如果土壤水分过多,加之室内通风和盆内透气不良时,易使土壤产生闷气、缺氧,根系发育不良或烂根,不能正常吸收水分,结果同样会导致光合作用降低,兰花生长不良或死亡。 几点分析与讨论 前人为何提出“干兰湿菊”(这里且不论“湿菊”)?这是因前人养兰无今天这么好的消毒颗粒植料,他们多用腐植土、山泥等养兰,容易渍水、闷气导致兹生细菌而致病,宁干勿湿是那种条件下得出的宝贵经验。今天,我们用仙土、植金石、草炭、树皮等养兰,如果干养,夏秋兰盆内缺水就是常有的事,发苗率低,不开花是必然结果。另外,前人对“干兰湿菊”也有不同的观点,例如许霁楼著作《兰蕙同心录》中《浇灌》章有说:“兰谱云,干兰湿菊,斯言不可尽信...”;吴恩元在《兰蕙小史》中也说:“春兰自谷雨起至中秋止,此数节气中,如有久雨任淋无妨...”;赵时庚在《金彰兰谱》的《浇花法》一章云:“四月若有梅雨不必浇,若无雨時浇之;五月至八月須是早起,五更日未出浇一畨,至晚黄昏浇一畨,又要看花干湿,若湿则不必浇,如十分湿,恐烂坏其根”。 雨季露天养兰,新鲜雨水干净,富含氧气,pH值适宜,能保证氧气的交换及水分、养分的供给,还能及时地清除植料中的有害物质和调整pH值。另外露天比室内通气好,昼夜温差大,可有效地刺激芦头多发根、多长芽,更加有利于根系全面吸收养分和兰的生长。室內养兰适当多浇水也同样有好处。 今人为何有“渍水必烂根”、“湿必生腐”、“久淋雨易生病”之说?其实这些说法也是经验的总结。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温室苗、弱苗、病苗免疫力低经不起风雨;带菌苗遇高温高湿细菌大量繁殖;通风不良的潮湿空气中易产生闷热和兹生细菌;植料消毒不干净或在环境中感染了病菌,在高温高湿下病菌大量繁殖侵入兰体等等都是致病原因。18-28摄氏度和50%-90%的相对湿度最适宜兰花生长,同时也最有利于细菌繁殖,因此4-10月既是兰的黄金生长期也是兰病高发期。但“渍水必烂根”、“湿必生腐”、“久淋雨易生病”的原因不在于空气湿,也不在于植料湿,而是因为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细菌、真菌大量繁殖并侵入到兰体而引起。 关于“兰是肉质根不能渍水”之说,是个误区。其实兰根怕的是闷气的、闷热的、含氧少的、带病菌的水,而特别喜欢新鲜的、富含氧的、不带菌的水,水培养兰和整盆浸水实验足可证明这一点。 “浇水三年功”也是前人在当时条件下得出的宝贵经验,强调了水的管理对养兰的重要性,这一点在当今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事物是一分为二的。一方面,水对兰的重要作用如农彦所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另外在各种地区、各种环境、各种苗情、各种病情、各种花况、各种生长季节其浇水控水也是蛮有讲究和有学问的,甚至是不止三年功夫才能弄明白的;另一方面,过分强调“浇水三年功”对发展兰业也是很不利的。众所周知,“兰难养”、“兰花贵”是当今大众养兰面前的两座大山,一句“浇水三年功”不知吓退了多少养难人!而亊实是,浇水有讲究,但浇水也不难!如我送新兰友兰花时只交代“见干则浇、浇则洗透、防止叶心、花苞积水”,并示范沿盆边浇2-3次透水,或象下大雨一样淋透后,有自然风时让风吹干,无风时用电扇吹干。这些从来没养过兰的人都把兰都活了,有许多还养得很好。另外,许多养兰大户大棚养兰浇水方式更简单,完全是机械化作业,即定期开龙头喷水直至兰盆下流水后再通风设备通风。由此可见浇水三年功不符合当今的养兰浇水现状,不但不宜多宣扬,而且应当以“浇水有讲究,但浇水也不难”而代之。这样更符合实际,也更有利于搬掉“兰难养”这座大山,让兰花更顺利地进入千家万户。 几点说明 1.不主张温室苗、弱苗、带菌苗、病苗等兰草长时间淋雨,因为这些草免疫力较低,在梅雨季节经不起风雨侵蚀,久淋雨可能引起或加快病害。 2.植料必须不带病菌并且要透气性好、不滞水。 3.因空气中尘埃多、细菌多,定期喷洒灭菌剂是必要的。 4.兰花整盆浸泡用水要清毒,要定期换水,仅用于实验,不适合栽培;对水培有兴趣者可配培养液按水培要求养植。 5.自然养兰时,晚上因温度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加大若有露水产生,极有利于兰的生长;但在兰室内,高湿产生结露时因空气滞留极易产生细菌而引起病害。故兰室高温高湿时要要采取除湿措施,同时有“通风为养兰之第一要务”之说。 4.冬季兰花处于休眠状态,需节制浇水,一般以保持盆土见干见湿为宜。夏秋则相反,宜宁湿勿干。 (老故事分享):有一天,苏东坡去找佛印禅师聊天。苏东坡对佛印说:“我最近学佛很精进,你看我现在的坐姿如何?”佛印赞叹道:“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很高兴。佛印接着也问道:“那你看我怎么样?”苏东坡为了压倒佛印,就答道:“像一坨屎。”佛印听了也笑笑。苏东坡回去后很高兴,到处宣扬他这回胜了佛印。苏小妹听了以后,却对他哥说:“哥,你不要再四处宣扬了,其实是你输了。”苏东坡不解。苏小妹继续说道:“佛印心里有佛,所以他看谁都是佛。你心里有屎,所以看谁都是屎。” (文外感言):如一位好友所说,兰花高雅,但不见得养兰人都高雅。现在兰界的确有些人心里有煤--看什么都是黑的;心里有屎--看什么都是臭的;心里有毒(妒)--见不得别人好,你越做得好,他就越要造出点负面的东西来才舒服!例子就不举了--你懂的! 杨道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pz/3798.html
- 上一篇文章: 兰花夏天易得病别不当回事,用这6款杀菌剂
- 下一篇文章: 养兰花,用这三种ldquo招数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