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兰花产业化现状与趋势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725/4910787.html 中国国兰产业的发展最早可追溯至年左右。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在广州、福建地区,国兰开始由家庭阳台种植走向大田生产,由此拉开了产业化发展的序幕。 年5月,中国兰花产业化研讨会在广东首次召开,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以文化为内涵,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国兰产业化发展思路,对推动我国国兰产业化产生了积极和深远影响。年2月,第二届中国兰花产业化论坛在云南昆明召开,国兰产业化已逐渐成为广大兰界人士的共识。自此,中国兰花产业发展论坛每年举办一届,从兰花文化、鉴赏标准、兰与生活、现代企业制度、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展开探讨。 1产业化现状及发展方式广东、福建两省发挥国兰产业化先发优势,生产规模继续扩大,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广东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国兰的产业化,生产规模达1.1万至1.2万亩,处于全国首位,主要分布在广州、佛山、韶关、肇庆、梅州和汕头,东莞、中山、江门、深圳、惠州、汕尾和清远等市也有小面积种植。广东佛山顺德国兰协会会长胡应东在《广东国兰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一文中写道:“在花卉行业比较低迷的情况下,国兰产业仍然站住脚跟,继续发展。年,广东国兰种植面积增加亩左右,其中顺德新增亩;销售数量继续增加,约增加20%,兰场已出货或订货占七成;价格上升10%至20%,墨兰‘企黑’每株由3元升至3.5元至4元,‘金嘴’由3.5元升至4.5元至5元。” 福建省国兰产业化发展较早,生产面积仅次于广东,约亩,主要分布在南靖县和连城县。其中南靖有多家专业户,种植面积达多亩。 云南省是我国国兰资源大省,产业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在云南大理、保山、曲靖市师宗县等地,有一些莲瓣兰和朱砂兰的产业化生产,并且制定了《莲瓣兰产品质量等级》和《莲瓣兰生产技术规范》,推动云南莲瓣兰的标准化生产。 此外,浙江、四川、湖南、湖北、江苏等地区也在政府和兰协的大力推动下制定产业规划,建立产业园区,推出产业化扶持项目,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 目前,国内国兰产业化发展的方式有家庭兰场模式、专业合作社方式、企业化模式、“园区(公司+基地)+兰户”模式等。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应重点培育发展壮大行业龙头企业,广东远东国兰股份有限公司是个好的范例,其于年12月17日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实现了中国兰花第一股。随着越来越多兰花企业的发展壮大,产业与资本的融合将对中国兰花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表1:年至年在中国兰花品种登记注册委员会新登记的国兰品种 图1:年至年每年兰花品种登录数量 图2:年至年每年各类兰花品种登录数量 2推进产业化的重要举措推进国兰产业化,首先要加强国兰品种的注册登记和保育。花卉业是追求新、奇、特的产业,在国兰产业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没有新、奇、特品种,就不能给爱好者带来购买的冲动和快感,也就不能激活和振奋市场。只有品种不断创新,才能为国兰产业提供发展的原动力。 品种注册登记是培育国兰铭品的重要途径,对品种的鉴别、管理、交流和推广,特别是对保护育种者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注册登记的国兰品种数量还远远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新发现被命名公认的国兰品种可能超过个,至年在中国兰花品种登记注册委员会新登记的国兰品种仅个。而笔者在10年前访问韩国时,其单是春兰一个品系就注册登记了多个品种,远超我国。 新品种创新乏力,是高端精品兰花市场持续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几年,兰博会上展示出来的品种多为老面孔,评上金奖、特金奖的兰花大都是露面多年的老品种,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品种几乎没有,有些兰展的特金奖甚至空缺。这说明国兰的品种创新遇到了瓶颈,新品种培育涌现出来的速度远远不如以前。笔者认为,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如下:一是年以来的高端精品兰花市场持续低迷,挫伤了不少兰花爱好者培育新品种的积极性;二是野生兰花资源枯竭,长期以来,国兰新品种的培育过分依赖从野生资源中选择和驯化,源头断了,国兰新品种的培育成了无源之水,逐渐枯竭了。 其次,推进国兰产业化还应加强产业化品种和技术创新,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扩大产业化生产的国兰品种数量与规模,建立国兰原种种苗供应基地,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为产业化生产提供优质健康种苗;二是发展国兰杂交育种,培育易产业化的新品种;三是攻克国兰组培繁殖、“娇贵难养”等难题;四是建立产业化生产模式,实现标准化生产。 此外,还应规范国兰“科技草”,多途径拓展市场空间。规范“科技草”要做到公开透明、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理性交易。在拓展市场方面,除继续大力拓展出口市场和推动节日用花、年宵市场外,最为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日常消费市场,利用国兰丰富的文化内涵,拓大酒店、宾馆、商场、会议、写字楼的日常租摆用量;还要创新国兰的观赏、消费模式,在形、艺上多下工夫,与文化、艺术更紧密地结合。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兰花”市场有无限发展空间,需大力推动。 本文作者系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书记 更多精彩资讯请浏览《中国花卉报》CHINAFLOWERGARDENINGNEWS ﹀ ﹀ ﹀ 中国·如皋国际园艺城一站式花木·资材综合服务市场 立足华东辐射全国 招商 -- cyw.huamu.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pz/8620.html
- 上一篇文章: 到底了拉直线的个股又出山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