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一年级小学生火了。

今年才七岁半的张龙隐在奶奶生日当天大显身手,准备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为奶奶祝寿。

红烧肉、茄子炒豆角、鱼、清炒西兰花……每一道都出自小龙隐之手,孝心满满,色香味俱全,让网友们纷纷垂涎欲滴,对小龙隐大加盛赞。

更是让无数老父亲老母亲们羡慕不已,当我们还在和困在家里的神兽斗智斗勇时,别人家的父母已经吃到了孩子亲手做的菜。

同样都是娃,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其实这一切,都源于疫情期间,学校布置的一份特殊作业。

张龙隐所在的河南焦作沁阳一小学别出心裁,要求学生们每周学做一道菜。

于是,在妈妈的指导下,小龙隐从一个厨房小白逐渐成为了一个小厨神,至今已会做10个菜,厨艺不输成年人。

而且早在六岁时,小龙隐就已经开始学着帮妈妈切菜了。

妈妈说:“孩子从小培养生活能力,长大离家就不至于只会点外卖,生活会更有滋味。”

深以为然。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成龙成凤,所以不惜一切,想要给他创造最好的条件,让他过最舒适的生活。

可是,最后我们会发现,越是事无巨细为孩子包办的父母,往往越容易将孩子养成一个一事无成的巨婴;而越是注重培养孩子生活能力的父母,则往往能让孩子收获一个更有出息也更快乐的人生。

女星蔡少芬曾说过:“做饭是最简单的锻炼,柴米油盐也是一种修行”。

的确,做不做家务,能不能吃苦,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

真正聪明的父母,都舍得用孩子。

1.舍得用孩子,孩子才会有更有自信易成功

年,一个叫莎拉的母亲将她的三个孩子带到了以色列。那时老大14岁,老二13岁,小女儿才3岁。

莎拉是个典型的中国式妈妈,虽然自己身世凄惨,从小到大吃了不少苦,但她一直秉承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即使工作再累,也不忍心让孩子们帮一下。

她经营着一个很小的摊位卖春卷。孩子们上学时,她忙着做春卷卖。孩子们放了学,她就停止营业,给孩子们做饭。

莎拉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合格的好妈妈,直到邻居的一番怒斥骂醒了她。

那天,当三个孩子像往常一样坐在一旁等着莎拉做饭时,邻居冲过来对老大说:“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看着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

▲年轻时的萨沙

她又转过头开始训斥莎拉:

“不要把那种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邻居的话实在太伤人,但却让莎拉和孩子们受到了启发。

第二天,孩子们开始主动帮着妈妈做春卷,他们还将做好的春卷带到学校去卖。

才开始做家务几天,当初只会黏着妈妈撒娇的孩子们就摇身一变成为了精明的小商人。

从此,他们的人生就如同开了挂,大儿子和二儿子不到三十岁就已经是亿万富翁,小女儿也成了一名出色的外交官。

▲莎拉和她的孩子们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

儿童最早是通过动作来发展思维的,越喜欢动手越有利于大脑的发育。

在美国有一个“最牛华人家族”,三代皆教授,一门12个博士,朱棣文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第12任美国能源部部长,谈到自己的家庭教育,朱棣文指出妈妈要求他们必须学会做饭。

他说:“很难想象那些只会念书,连煎蛋、煮蛋都不会的孩子,会懂得怎么做实验。”

▲朱棣文

确实如此,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孩子的相比,就业率为15:1,前者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厨房也是一方小社会,做菜和做人一样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在煎炸烹煮之间,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美味的食物,更是人生的真谛和成功的密码。

2.经历过生活的苦

孩子才会更懂得感恩和珍惜

去年,济南一个14岁的卖菜少年曾红遍全网。他叫王龙泽,从5岁开始,就跟着父母在历城区七里堡蔬菜批发市场卖菜。

常年的耳濡目染,让王龙泽很早就懂得了父母的不容易。节假日和闲暇时间,他都会去主动帮助父母看摊卖菜,还包揽了家里的一切家务。

没有顾客的时候,王龙泽就在旁边抓紧时间看书补习功课。

从九岁独立卖菜至今,王龙泽吃过不少苦,他曾最多一次卖过多斤蔬菜,忙到凌晨两三点钟再回家更是常有的事。

但王龙泽从来没有抱怨过,当记者问他:“别的同学都出去玩,你羡慕他们吗?”

王龙泽回答:“我感觉帮父母卖菜,比出去玩、旅游和打游戏更有意义。”

多么懂事孝顺的孩子!

前段时间,霍启刚晒出一段和儿子一起做饭的视频,父子俩合作,烹制出了一顿美味的晚餐,和妈妈妹妹一起分享,这一暖心行为收到了无数网友的点赞。

霍启刚和郭晶晶夫妇的育儿观一直为众多父母赞赏和推崇,他们会让儿女们帮忙洗车赚取零花钱,明白挣钱的不易;会带儿子去农村插秧干农活,懂得珍惜粮食的道理。

一个是豪门贵公子,一个是世界级跳水冠军,两人完全有能力让孩子们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轻松生活,但他们没有。

因为他们深知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一颗知道感恩的心。

都说“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能主动帮助父母做饭分担家务的孩子,心中一定充满了爱,这样的孩子未来肯定不会太差。

3.父母学会放手,孩子才会更加独立

曾经看过一个感人的故事。

在日本福冈市,有一个叫阿花的小女孩。在阿花九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千惠乳腺癌复发,医生告诉她最多还能活四年。

面对年幼的女儿,千惠心如刀割。她多么想陪伴女儿长大,但她明白这已是不可能。所以,她想把最重要的东西教给女儿。

那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是钱吗?还是房子车子衣服?

千惠最后想到了教女儿做饭。

她告诉女儿:“做饭这件事和生存息息相关,学习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体健康,能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

在女儿四岁生日这天,妈妈送给阿花一条围裙,爸爸送给她一把儿童菜刀。

从此,大大的厨房里多了一个小小的身影。

在妈妈的鼓励下,阿花学会了做各种美食。

她的厨艺越来越精湛,可是妈妈的身体却越来越虚弱了。

在生命的最后,千惠说:“我没钱,没权,没地位也没财产,什么都没有,完全不知道该留下什么给女儿。我想,认真过每一天,好好地活下去,才是最好的选择。”

古语有云: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舍得放手的千惠,给了女儿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独立生活的能力。

而反观那些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则只会将孩子在巨婴的道路上越推越远。

想起之前看到过一则母亲为大一女儿招聘保姆的新闻,让人瞠目结舌。

孩子都上大学了,还要保姆到学校里去照顾,听起来实在可笑。

对此,母亲刘女士说,女儿从小就没有做过家务,自己工作太忙,花钱图个安心,很多人都这样。

看了这位母亲的回答,也就不难想象女儿会被养成什么样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

作为父母,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无论我们多么爱孩子,都不可能陪伴他们一辈子。

所以,教会孩子独立生活,才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爱。

4.

父母最大的幸福

是养出一个这样的孩子

寒假期间,一则儿子吐槽赖床妈妈的视频火了。但这个“懒”妈妈,却成了被全国父母羡慕的对象。

男孩说:“我都不知道我妈命怎么这么好,每天可以睡到十一点才起。而我和弟弟得早早起来写作业,做家务,搞得好像放假的是我妈”。

听起来是吐槽,但句句都是宠溺。

在他们家里,厨房成了爸爸和两个儿子的天地,妈妈只负责享受美食。

妈妈说,只要孩子放假,她就可以睡到自然醒。

这才是父母最高级的炫富啊,有如此懂事又勤快的儿子,才是父母最大的幸福。

演员胡可曾晒过一段儿子安吉洗衣服的视频,在微博中,她写道:

“我们时常不愿意让小朋友做家务,一是觉得他们不想,二是觉得他们不会,其实孩子对做家务这件事儿是有着极大的兴趣的,一是觉得好奇,这对于他们是新鲜的,二是可以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成就感~看,我很棒吧?!~所以不要自上而下的就认为他们不行,也不要怕麻烦不想给他们收拾在最初完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凌乱,更不要扼杀他们勤劳的本性,大人做的越多,孩子会做的就越少,给他们一些空间,你会看到一个勤劳、勇敢、有责任心的宝贝!”

深以为然。

陶行知先生说过:

生活即教育。

对于孩子来说,做家务就是最低成本的教育方式。

不要担心孩子会受伤,也不要害怕他们会失败。给他们一个机会,孩子们就会还我们一个惊喜。

舍得用孩子,这才是一个父母最聪明的做法!

我是青榄君,一个教育行业工作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zw/11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