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以载道邱春兰构建兰花美学意象体系
构建兰花美学意象体系 作者:邱春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周易·系辞上传》记载了孔子一段话:“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孔子从精神层面,确立了兰花的“君子”地位;始终也占据着“王者”的地位,“国香”、“香祖”、“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等等,作为兰香乃至国兰最著名的代称,大约年前,孔子一句“兰当为王者香”最早把国兰之香推上众香之祖的宝座。兰花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人格的象征;它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所以爱兰、植兰、画兰、赏兰、咏兰之人,都以兰花为载体,把自己的理想、志趣、个性;以兰花的外形、姿态、生存环境、内在气质美学内涵,以兰花意象的延展,从而自觉地塑造、提升、升华自身的人格与胸怀。 兰花美学意象是一种独立而悠久的文化,兰花的每种表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方式与内涵,以物喻人,托物明志,超越兰花本体自然属性,从理性觉醒而出现的艺术思维,助推了人们对兰花精细的鉴赏而诞生美学意象;刘宜学在《大美春兰》一文中:“古人希冀“宠爱于一身”,将众名花之美感叠加于兰花身上。事实上,现代兰花鉴赏理论还形成了菊花瓣、牡丹瓣、百合瓣等鉴赏类型、几大名花也都可以在人们欣赏兰花之时,幻化出它们丰神独具的意象美。”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一种在一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合体,是一种“各种根本不同的观念的联合”;而美学意象,需要与哲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民族学、政治学、认知科学、信息科学等不同领域进行对话,需要继承与借鉴结合,康德、席勒等西方理论家,确立了以情感为核心、倡导“审美无功利”、以“立人”为旨归的理论构架,提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为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育大辞书》撰写的《美育》条目),“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兰花叶态绰约多姿,色泽终年常青,花朵幽香高洁,具备了符合民族审美趣味的形式,自孔子在精神层面为兰花定位后,兰花的天姿神韵进入人们审美视野,历代文人墨客就有着挥之不去的兰花情结。 元代诗人吴海《友兰轩记》中写道,“兰有三善:国香一也,幽居二也,不以无人而不芳三也。夫国香则美至矣,幽居则蕲于人薄矣,不以无人而不芳则固守而存益深矣。三者君子之德具矣。”虽与孔子倡导有关,但也完成作者内心之境与兰花物象的结合。唐代王昌龄《诗格》中,“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曰生思”,如:潘天寿《题兰石图》云:“闲似文君春鬓影,清如冰雪藐姑仙。应从风格推王者,岂仅幽香足以传。”与兰物象契合交融;诗中的意象不是空洞抽象的意,是兰的幽香清远合于君子德行的高贵雅洁,从而构成了“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的兰花美学意象的艺术境界。唐·王勃《春庄》:“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郑燮《题画兰》”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明·董其昌《兰》”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在兰花美学意象中,诗词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审美活动,诗人凭借兰花的人格意象,融入主观情趣和美学思想与之呼应与契合,兰花的叶美、茎美、根美、花美、香美、姿美、色美,兰花的外美和内美,意境美,韵美,本质和内涵旨在的兰性真谛,从一个直观外在状态到人格精神化,最终将其孕育成高雅、不染凡尘的百幅画卷、千首唐诗,万篇宋词。兰花以美学作为切入点,综合运用诗学、史学、美学等诸多至真至善之审美意象,深化到人间真、善、美的哲学思考和假、丑、恶的理性思辩,在社会文化日渐多元化的当下,不是孤立、抽象、静态地关涉兰花的灵魂,或者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美不再是单一,而应立体,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超越性的“拯救的力量”,既弥合“人心”,又重塑人们在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高速发展的当今商品社会里的命运和位置。 兰花美学意象对于兰花本身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一种固定符号、一个定向语码,渗透在人们的心理、意识、审美、趣味、好善之中;人类崇尚善良、自尊、自立和宽容;兰花内蕴神秘、自然、灵动、和而阴阳相调,和而五行共生。博大精深的兰文化,并产生深远影响的本末所在。如果兰花美学意象仍然停留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就无法真实的反映我们正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全球化、互联网、自媒体、人工智能等新兴文化形态,正在不断刷新和改变着我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那么,作为新时期,兰花美学意象就更应该有鲜活的动态,既要契合兰花场域又要契合时代精神的人生观、价值观。 有鉴于此,我们更应期待和呼唤兰花美学意象体系的构建,深潜于兰花的历史和现实,讲述兰花故事,寻绎兰花精神,塑造兰花形象,都是兰花美学意象的题中之义。 本文兰花配图由郑州-知音兰舍-秋枫提供预告《兰以载道》下期推出邱春兰原创《彰显中国兰文化独特价值》 延伸阅读兰以载道 邱春兰:以兰花美学意象的方式灵魂在场 作者简介 崇尚古典空灵之美者邱春兰,又名杨怀荣,河南固始人,女,现居郑州,资深媒体人,中国花卉协会会员、中国兰协常务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国内外报刊,著有《雨后蝶衣》、《似与不似》、《兰花引》、《香祖兰因》、《兰以载道》获军旅青春及其它文学奖多项。 长按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zw/5236.html
- 上一篇文章: 随州市和钟祥市两地兰花学习考察随笔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