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衣服破时宾客少,识人多处是非多。”这是南宋以后儒家学者撰辑谚语集《名贤集》之言。意思是指酒桌上遇到知己,喝一千杯酒都还嫌少。说话不投机,说半句话都觉得多。衣服破了,就没有宾客上门,认识的人多了,处事的时候,就容易惹是非。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当人与人交流话很难说到一起去的时候,就不在一个频道上,亦不是同道中人或是同类人。这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出自《战国策·齐策三》,用于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是朋友之间门当户对志同道合的统称。

人与人在生活中的交流如此,其它动、植物界,都是有其共性的,兰花就是群生性植物之一,也只有群生才能在大自然中存活亿万年。植物活化石不仅仅是银杏与银杉、水杉、金花茶、水松、金钱松、珙桐、香果树,还有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兰花,其叶片形态从未发生过改变。

兰花被赏识后,人们开始采挖驯化栽培,由于不识其性就存在了难以种好的问题。宋代,黄庭坚在其《书幽芳亭记》如是云:“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可见,也只有了解其性才能种好兰花。

想要栽培好兰花,那么首先就要了解其性,适合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长,需要什么样特性的栽培介质,以及合理的水肥管理,还有病虫害防治等。兰花在不同的环境下生长,爱培者要感知得到,事先做在前面,当能够观察得到产生不好的变化时都已经迟了。例如:病害、虫害、药害、水伤、肥伤等的出现。

爱培兰花,你的心一定要在她的身上,否则当生长不适出现时,一切补救措施都改变不了症状的产生。有人说兰花栽培管理得好不好,完全是凭借经验,这是自然。爱培者多少年总结出来的经验才是最为宝贵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整套管理方案,这都是从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不同的季节不一样的管理,怎么样去掌握浇水频次、针对不一样的病虫害进行有效预防、如何优化栽培介质结构利于根系生长等,都基于先行感知给出了预期才有的决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跟着感觉走。

兰花栽培个人爱好者,无法做到像科研单位或大型兰场一样有一套制定好的管理方案,并且有专业的植保人员在作技术指导,不同季节的浇水施肥与用药等。条件跟不上,且大都数是随心情,譬如针对日新月异的新品农药使用这块很多人就已经是跟不上时代的步履,还在使用老旧的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杀得、百菌清等。杀虫剂甚至还在用容易产生药害的有机磷类农药,如:乐果与敌敌畏,还有三唑醇、毒死蜱等。

在兰花栽培管理上先行感知是非常重要的,这才是爱培者凭借经验再行决定采纳与否,例如栽培环境的营造,栽培介质的更换,水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总之,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熟知兰花的生长特性,最好能与之同频,这样才能产生磁场效应。当然与兰花不在一个磁场上自然亦就格格不入了,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都种不好兰花的一部分群体。

PS:我反省近两年与兰花有点脱节,以至于导致了使用有机磷农药连续两年产生了药害,一次药害产生植株叶片需要几年才能更替完。并且还会给病从口入造成机会,无形中加大了后面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归根结底,这也与我近些年与新兴农药市场脱节有关。从事植保工作的朋友对我说:“他们时刻都在学习,要不然就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新产品进度,虽然是有老产品换新名包装现象,但精细化工总体上是在进步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低毒高效,这是硬核也是世界发展之大同。另外,现在国内有很多优秀的杀菌剂与杀虫剂,这与国外的产品并没有什么代差,像咪鲜胺生长产线就是中国江苏辉丰,这是全世界最大供应商且质量最好的。国外的才是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相信我们自己的产品,农药产品亦是一样。”

伟人曾说过:“一日不学习,赶不上刘主席。”这是有道理的。在兰花栽培管理上你不去学习新知,也就赶不上病、虫对老药所产生的抗性。在用药上不去学习,如何复配效果安全且好,也就无从得知了。但凡药害产生都是不知产品性状所导致的后果。但凡肥害、水害产生这都是管理大意的结果。但凡防治效果差都是不善于用药的结果。

这几年的繁忙已经告一段落,该是收心的时候了,静下心来与兰花在一起,重拾对兰花的感知!人兰合一,一直是我所追求的目标,也只有能够充分地感知到兰花在新环境下舒适度,才能真正地艺好兰花。年08月08日万云坤于国香居

说明:本文配图系蕙兰“老上海梅”五子连珠长势!

本文系原创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盗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年08月08日万云坤于国香居

国香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zw/6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