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和平伏龙山与兰花草
有诗有梦有远方! 以诗歌的名义 与您相约到老 孙和平 孙和平,字逸,年生。当过农民、医生、故事员、教师,主要作品有《燧之光一宁绍风土人物集》《燃烧吧浙东星火》等。伏龙山与兰花草 (原创)体裁|散文作者 孙和平 伏龙山与兰花草 文\孙和平 青年时代的“老孙头”②,噢,就是那个自号晓林狂士的目空一切的狂人,对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境内的那座伏龙山有着一份美好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美好的情感变得越来越强烈。 说起来难以让人置信,“老孙头”的这份美好情感,竟源于伏龙山“千丈岩”旁生长的极其普通的兰花草。一点没错,就是那种再普通不过,所以被当今的那些养花人嗤之以鼻的草兰。但“老孙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这普通不过的兰花草,就没有“老孙头”对伏龙山的这份情感。 这是哪门子的事呢? 打从童年记事起,“老孙头”就听老一辈一次次地不无夸张地说到伏龙山,心目中留下了这伏龙山就像一条巨龙的印象。然而,青年时代去宁波,坐在汽车上看到了神往已久的伏龙山,我一下子就傻眼了。“什么伏龙,简直就是颗‘吐铁’③!”我嘴里嘟嘟嚷嚷,心里疙疙瘩瘩。 从此以后,每当人们说到伏龙山,我除了鼻孔“哼哼”,没有其它的反应。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慈溪县龙山中学(原镇海县龙山中学)任教。第一个学期开始没过多久的一个星期天,正值秋高气爽,艳阳高照,家住龙山西门外村的一个同事热情相邀:“‘老孙头’,我们去爬伏龙山。” “一颗泥螺有什么好爬的?不去!”我的语气斩钉截铁。 第二个学期一个春暖花开的星期天,天清气爽,风和日丽。这位同事又热情相邀:“‘老孙头’,我和方振华去伏龙山挖兰花,你去不去?” “这伏龙山有兰花?你没说相声?” “就算我郑自立欺骗了世界上的所有人,也不会欺骗你‘老孙头’!兰花草,‘千丈岩’旁多得是。不信,你问问方振华。” 方振华微笑着点了点头。 一听去挖兰花,“老孙头”一叠连声地说“OK”。 三人带上铲子、塑料袋,一路哼着“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校园中,希望花开早……”,兴冲冲地来到伏龙山,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气喘吁吁地登上了伏龙山,欢呼雀跃地来到了“千丈岩”。 春日融融,山涛阵阵,柔柔的杨柳风送来一阵阵兰花的馨香。这兰花的幽幽清香,好浓,好醇,氤氤氲氲,丝丝缕缕,钻入鼻孔,沁入心脾。此时的“老孙头”,真有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这感觉四十多年过去了,但它还是时时弥漫在“老孙头”的鼻孔四周,嗨,还历久弥浓,弥醇。 三人奔跑着,叫喊着,欢呼着,争逐着,一个小时不到,就挖了三十几棵。当然,人也已经汗流浃背了。休息时,我迎着凉飕飕的海风站在“千丈岩”边,鸟瞰着脚下的千仞壁立,远眺着前方的茫茫海天。看着,看着,我猛然感到这伏龙山在海涂边上拔地而起,直冲云霄。 伏龙腾飞的感觉在我胸口油然升起,“啧啧”声中,这种感觉变得异常强烈。 实在想不到,雄伟陡峭的伏龙山,还得依靠极为普通的兰花草才在“老孙头”的心头留下一席之地。 这想不到的感受,还给了“老孙头”颇多的说得出却又说不清的感悟。 ①位于今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境内,原在海边,北坡由于受潮汐的侵蚀,壁立千仞,颇为雄伟陡峻,称为“千丈岩”。 ②周立波小说《暴风骤雨》中的人物。晓林狂士姓孙,且常模拟他在小说中的语言,故几位年轻的同事喜欢用“老孙头”称呼晓林狂士。 ③三北(杭州湾南岸的镇海县、慈溪县、余姚县的北部)一带的人称泥螺为“吐铁”。 总顾问:翟国胜海市蜃楼 主编:江南月 执行主编:书剑飘零 副主编:何建华姜军峰雷该翔 编委:冷秋牡丹邢兴亮孙和平上善若水 主播:金凤狼图腾 诗梦文学心中有诗意,岁月何曾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zw/8569.html
- 上一篇文章: 梧闽诗歌兰花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