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教室,课上无精打采的他们此刻还魂了似的,扫地的挥帚,擦窗的舞布,抹风扇的站桌,摆桌子的对齐……秩序井然,各自忙活。

忽然,感觉自己站在一扇单面玻璃后,看得见,却无法触摸他们,而他们不知我的存在。

我是冬天的蒲扇,夏天的棉袄。

劳动委员雯霞早把任务安排投影黑板上,被安排了任务的乐呵呵去干活。

梁滨笑嘻嘻坐在临走廊的窗台上,卖力挥动深蓝色抹布。黄彬借口班级书柜没摆满,从办公室搬走我的藏书。欧学文举着包有抹布的扫把头擦梁下窗……

每一张年轻稚嫩的脸庞闪耀着欢乐的光芒。

高三这一年,一起朝窗外低年级学妹嘬嘴吹口哨,一起在蓝天白云下喊“七班最帅”口号跑操,一起吹穿蔚然榕树而来黄昏的凉风……

那是简单的快乐。现在也很快乐,等到自己有点历史了,想起一起看过的落日余晖,想起过往一起的平淡日子,会有平淡的眼泪掉下来吧。

蒙太奇剪辑镜头下,《请回答》最后一集双门洞人陆续离去的情形也在这里上演,男生们去打球去吃饭去洗澡去散步。

几个乖巧的女孩留下来,陪我等检查课室卫生的人来。好学的聪哥与老翁鸡埋首作业堆。

能画画的张豫在墙报上逼真地画嶙峋峭壁松树,涓涓溪涧兰花,松枝巢穴白鹤,山腰怪石亭榭。

会写字的亦雯专注地勾勒楷书笔画,也为高山陡壁涂抹斜长阴影,还给松兰鹤榭配以绿篠。

欣悦蹲在书架一边读她的书,陈航从书架最下层往外掏适才黄彬藏起的我的书,递给雯霞。严歌苓的《角儿》、王小鹰的《点绛唇》、劳伦斯的《末日巨塔》……

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她们聊,

“严歌苓很优雅吧,她有一张年轻时穿美国亲人给她寄的连衣裙的照片更美。这本《非洲手记》是她跟外交官老公去非洲定居时的见闻。”

“王小鹰的书属《长街行》写得好,写两个女孩子的,里面的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绝了。”

“《第44个孩子》……”

谁也没注意,我对着聚在一块读书的十七岁少女们,点了几下手机屏幕拍照的圈圈。

亦雯侧身翻阅着《非洲手记》,陈航像被书里的图片吸引,欣悦蹲着读书,雯霞站着看书,张豫忙完墙报正从后面过来,恰巧被玻璃窗反射成像。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么具体的细节都落在照片里了。

她们不以为然,又无力抱怨。多年后她们翻看这张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照片,会不会如我现在般珍惜稀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jz/10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