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价值更高的是兰花是一种文化符号
提及兰文化,颇有些阳春白雪的意味。这方面的著述可谓长篇累牍,例如:何小颜《花与中国文化》,马性远《中国兰文化》等等,无需再赘述。大道至简,只要你曾养过或见过一盆中国兰花就足以理解,因为兰文化与兰花是如影随形、合二为一的。 作为人类的创造物,文化反映了人们操守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准则。兰花原本就是一种植物,与路边野草无异,但由于其自身特色而被赋予一种精神内涵,进而逐渐形成了兰文化。兰文化之特点集中体现在人格化的兰花之上,我们不妨用描述兰花的词句来概括: 1、无人亦自芳。 自产生伊始,兰文化就等同于操持自守、宠辱不惊的精神。“香花毒草”的运动不能将它铲除,欺骗作假的手段不能将它淹没,以日以年的冷落也不能将它扼杀。今日的兰花价格日益趋于平民化,不少兰友的热情日益消退甚至不再养兰。但我们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即使那些众人追逐牡丹、梅花、菊花等的时代,爱兰之人又何尝消失过,兰文化又何尝中断过发展?经历了时间洗礼和时代变迁,它依然静静地生长吐芳。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国文化之中,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只要中国文化不消失,兰文化就不会消失。 2、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莫道春光不属侬,一香以足压千红。最爱兰花那一缕幽香,时有时无,时隐时现,时远时近,时浓时淡。兰文化也是如此,看似很遥远,实则随处见。它不仅仅在花室之中,花市之间,花展之上,而是遍布了中华广阔的空间与久远的时间。器具、书画、诗赋、戏曲、用语、建筑、人名、地址等等,太多太多都与兰花有关。自春秋战国孔子屈原,到唐宋韩愈鲁直,再到明清兰家辈出乃至今日,兰文化宛如长江黄河源远流长,枝繁叶茂。即使不曾植过一株兰,甚至不曾见过实物,一幅兰画、一首兰诗、一首兰曲,也往往令你感受到兰文化。 3、久坐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即使不是名品贵种,哪怕仅有一盆,亦可赏其碧叶婀娜,抑或满室生香。偶尔翻阅几页兰书,或遥想兰人仁者的逸事。久而久之,潜移默化。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至于梅仙荷素奇等花型,春蕙建墨寒等种类,都仅仅是一种形式,重要而非最重要。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它们是兰文化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主正、根收、肉厚,质糯、拱抱、肩平、宫圆、舌舒、点聚、鼻隐、兜软、捧紧、葶高、杆细、花秀、色俏、香幽、韵清等,尽在其中矣。不过,哪怕只有山野的普花,兰文化依然不改。 它本是兰花大家族的一支,韩日等地也有,但正是中国人赋予了这种地生兰以灵魂,我们称之为中国兰花可谓恰如其分的。兰文化本身又何尝不是一株中国兰花?孔子自卫返鲁途中播下了一颗种子,世世代代的人们用心血浇灌,用生命诠释。虽经狂风骤雨和茂茂雪霜,君子之守而不为所折。它一天天长大,不断繁衍,遍布于华夏各个角落和不同领域,并与其他事物交织融合,绽开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之花。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jz/1161.html
- 上一篇文章: 佩服广西这公司竟然是全球第二个破解这项
- 下一篇文章: 长见识东阳一盆兰花值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