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在张北免费订阅

在张北

张北最具影响力的自媒体以及吃喝玩乐指南

热文.美食.优惠.便民.推广.活动.品牌

合作

张北随时看,生活一点通!

春节是吃货的狂欢,每逢佳节胖三斤。此刻,我想起小时候母亲和父亲合作完成的“兰花豆”。

过年吃啥--炸些兰花豆可好?

北地贫寒,地广人稀,娇贵的作物这里很难生长,田地里生长着的都是耐寒,抗旱的粗物。莜麦、胡麻、土豆、蚕豆,近乎倔强的对抗着恶劣的自然条件,艰难的成长为坝上人的口粮。每逢佳节胖三斤,临近年根儿,忽然想起小时候家里用蚕豆炸的“兰花豆”。蚕豆,俗称大豆,白白胖胖,指肚般大小,头顶一条极美的黑线。从夏天生吃的嫩豆角,到初秋蒸煮的绵豆角,再到炉台上烘焙的炒大豆、街头用铁罐子转出来的崩大豆、铁锅里煮出来的腐大豆,直至逢年过节用油炸出来的兰花豆。这个白胖的小精灵尽己所能,百般演绎,成为男人喝酒的小菜,孩子们的零嘴儿,主妇们的待客点心。

油是金贵的东西,坝上人的食谱里,凡是过了油的食物都很有仪式感。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主妇们才会炝炝油烟,烧上一锅热的胡麻油,炸糕、炸果子、炸油饼儿、炸兰花豆。

炸兰花豆需要颗粒饱满的豆子,先把干豆子一颗一颗的用手挑拣一遍,用水泡上,直到豆子吸收够充足的水分,泡软。这些都是主妇们的活儿,轻巧但耗时。有一种豆子俗称“贼豆子”,特硬,是怎么泡也泡不软的,炸熟了也咬不动,并且下锅容易炸裂,需要提前把它捡出来。小时候,奶奶在泡豆子的时候,会用一双筷子在泡豆子的盆子里不停的搅,并且会很神秘的边搅边念念有词---贼豆子跑、贼豆子跑。据说这样,就没有贼豆子了。炸豆子是技术活儿,需要男人们出手。锅里的油要滚开后才能倒进割好的豆子,油必须要把豆子全部浸没。豆子在锅里沙沙作响,残留的水份被热油逼出来迅速汽化,在锅口上方腾散,男人们拿着笊篱不停的在锅里搅动,屋里大烟小气。传统习俗里,家里动油烟的时候,是不让外人进门儿的,说是会把锅里的油带走,费油并且豆子也炸不好。等豆子开始往上漂,颜色慢慢变黄变红的时候,割开的口子开始被热油崩裂,好像一朵小小的兰花。这个时候,要迅速把豆子从油锅里捞出来,一边捞一边篦油,捞出来的豆子放进大号的瓷盆里,还要继续搅动,边搅边撒上细细的盐面儿。

做好的豆子先要放在凉的地方等他变脆,总有馋嘴的孩子等不及,偷偷拿几颗,左手右手来回倒几下,迅速放进嘴里,但多数时候,都会被烫的龇牙咧嘴,换来爹妈的一顿臭骂。在过去,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这兰花豆可是节日里最为金贵的吃食。年前年后,家里来了客人,它会替代日常的咸菜成为头道菜而被端上炕头,主妇们做饭的当口儿,男人们就用它来下酒。孩子们也会乘机抓上一把,跑到大街上耀武扬威,你一颗、他一颗,追赶者,争抢着,直到满手满嘴的油。

现如今,日子好了,随手整几个下酒的小菜是太容易的事情了,孩子们的零食更是不缺,主妇们也就懒得动手,耗时耗力的自己做它了。超市里也有卖的,价格不高,想吃就买一些,孩子们已经很难见炸兰花豆的场景了。于是写下这段关于兰花豆的文字,告诉我们的孩子,其实兰花豆本来是热的,有铁锅里油的温度,也有灶火间家的温暖。也告诉大人们,如果有时间,就多下下厨房,给孩子们一个有温度和味道的童年,长大,才不会走远!

点赞诚可贵,打赏价更高!

张三

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







































治白癜风长沙哪家医院好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jz/1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