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国兰文化,传播兰花知识

绿带披垂体态柔,素心几瓣似多愁。微茫大海思何极,仙子人间也害羞-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一)兰花病虫害不易控制的原因兰花的病虫害之所以比较难控制,并非危害兰花的病虫原格外特殊,而是由于兰花的形态比较特殊,再加上管理不善所致。具体原因如下:1.兰株的形态比较特殊:兰株的某些特殊形态,给病虫害的防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①根为肉质,与兰菌共生,极易因培养基质的酸碱度不适,透气疏水性能不佳,水肥质量、数量、浓度不当等原因,而出现生理性烂根,导致抗逆性减弱,输导功能低下,药剂难以输送,无法发挥药效。②叶鞘层叠而生,紧裹叶基,既易淤积水肥药液而渍伤叶基,又易随着水液的流动而夹带病虫,使之潜伏于叶基,繁衍为害,而药剂又难以抵达叶鞘,这在客观上又给菌虫提供了温床。③兰株聚簇而生,紧挨而长,叶片斜立弯垂,交错遮掩。这既不利于通风透光,也给菌虫害提供了隐蔽栖身场所。2.杜绝病虫害原不彻底:对病虫害原消灭不彻底,其后患无穷。①场地、盆钵、基质、工具等没有消毒,或是消毒不够严密。②剔除病虫残斑时,扩创不够,消毒不严格,留下隐患。3.对病虫害防治不当:对病虫害不能正确防治,也就不能有效控制兰花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①没有对症用药。一是辨病不准,二是主要药剂选用不当。②用药浓度失准。有的太稀,达不到应有的杀灭效果;有的太浓,又导致抗药性种群的大量产生。③施药时间不当,给了菌虫以喘息之机。④施药草率,不周到。⑤生态条件欠佳,或兰盆陈列太拥挤;或防冻不力,降温保湿不周;或干湿度不当,兰盆、基质的疏水透气性能欠佳;或有废气污染等。(图/网络文/许东生欢迎投稿或转载)

(二)全面提高防治效果除了要尽最大可能避免上述致因的发生外,还应做好以下措施的落实工作。①认真杜绝病虫害原。②努力提高免疫力。③在病虫发生高峰期,要像扑灭蔬菜菌虫害那样隔天施药1次,连续3次,力求彻底消灭。④在酸性农药中,加人增效剂。即混人倍液的食用米醋,利用它的极强渗透功能,引药直达菌虫体,从而提高杀灭效果。⑤细致施药,将喷枪伸人兰株丛中,使喷嘴上下左右翻动,既消灭隐匿于基质表面的病菌害虫,又喷及所有叶片的叶面和叶背,使病菌害虫无处藏身,不留隐患。⑥用药种类要交替,稀释浓度要计算。比如含量15%的药剂,它的1克量中仅有0.15克有效成分。要有6.7克的药剂,才有1克的有效成分。对它加水1千克,浓度就是0.1%,亦即ppm,也是倍液。药剂混合时,要分别先用少量水稀释后,再混合。最后加足水量,以防高浓度混合而减效。⑦坚持定期防治,施药间隔时间以7天为宜(据一般农药的残效期为7天),最多不能超过10天。只要科学防治,就能使兰株基本不受菌虫的危害。









































白癜风的治疗
郑华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huaf.com/lhjz/1938.html